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基本情況K優619是溫州市農科院浙南水稻育種中心利用四川省農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成的K17A與本單位選育的恢復系溫恢619(測早2-2/02428的雜交后代)配制而成的雜交早稻新組合。1997年參加浙江省雜交稻育種攻關協作組早雜聯合比較試驗,1998~2000年通過浙江省區域試驗,2000年同時參加浙江省生產試驗。已在浙中南、閩北地區有較大面積的推廣應用。
特征特性K優619平均全生育期為112.7d,活動積溫約為2580℃,與對照汕優48-2相仿。株高80~85cm,株型松緊適中,主莖葉片數為12.1~13.3張,葉片較狹、厚、挺,受光姿態好,功能葉壽命長,后期青稈黃熟。該組合為穗粒兼顧型,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有效穗為370萬穗/hm2,穗型中等,每穗總粒數為97.3粒,實粒數為72.4粒,結實率74.41%,千粒重高,為27.33g。
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檢驗,糙米率為76.4%,精米率為66.3%,整精米率為27.1%,粒長6.8m,長寬比為2.9,堊白率為79%,堊白度10.3%,透明度3級,堿消值15級,膠稠度79m,直鏈淀粉含量24.8%。其中粒長、堿消值、膠稠度3項指標達優質米一級標準;長寬比、直鏈淀粉含量2項指標達優質米二級標準。經1998~2000年3a化驗,平均得分為45.7分,比對照汕優48-2高出3.4分。米飯適口性好,食昧明顯好于對照。
K優619抗稻瘟病能力較強,好于對照汕優48-2。據1998~1999年2a植保所接種,K優619葉瘟抗性平均為4.5級,汕優483為4.8級;K優619穗瘟平均為4.3級,而汕優483平均為6.0級。穗瘟損失率明顯低于對照。其次,K優619較抗紋枯病,從多年的試驗試種情況來看,K優619雖然也感染紋枯病,但比汕優483等組合發生遲且輕。
K優619的不育系K17A柱頭外露率高(外露率為82.7%,雙外露率42.2%,而珍汕97A外露率為47.1%,雙外露率僅為12.5%),柱頭生活力強,花時較長,且閉穎率低,其異交結實率明顯高于珍汕97A;恢復系溫恢619分蘗力強,花粉量足,制種易獲高產。遂昌縣1朔年春制4.67時,平均產量3.04t/hm2;其中大柘鎮后村村1.6hm2連片制種,平均產量4.32t/hm2,高產田塊超4.5t/hm2。
1997年該組合參加浙江省雜交稻育種攻關協作組早雜聯合比較試驗,平均產量7.45t/hm2,比對照浙733增產11.13%,居參試組合第1位。同年參加溫州市早雜區試,平均產量7.42t/hm2,比對照汕悅48-2增產5.27%,達顯著水平。1998年參加浙江省區域試驗,在當年氣候反常的條件下,平均產量6.3Ot/hm2,比汕優48-2增產0.11%,比浙733增產8.11%(達極顯著),列9個參試組合的第2位。1999年繼續參加浙江省區域試驗,平均產量6.47t/hm2,比對照汕優48-2增產7.47%(達極顯著),比浙733增產5.50%(達極顯著),列參試組合第2位。2000年繼續參加浙江省區域試驗,平均產量6.45t/hm2,比對照汕優483增產6.73%(達顯著水平),列8個參試組合第2位;同年參加浙江省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22t/hm2,比對照汕優483增產0.7%。
1998年在溫州市各地擴大試種示范近40hm2,平均6.1t/hm2,比汕優48-2增產2.3%,比威優402增產6.9%,比汕優浙3增產9.5%。1999年在溫州、麗水及福建寧德地區試種,面積達1060hm2,普遍反映較好;本市園海區種植約800hm2,平均6.08t/hm2,比主栽組合汕優48-2、汕優浙3分別增產5.9%和8.26%。2000年在溫州市擴大試種約1300hm2,據各縣(市、區)匯報統計結果,產量幅度為6.35~8.27t/hm2,均比當地主栽品種(組合)增產,比汕優48-2增產5.58%~7.07%。
培育者溫州市農科院浙南水稻育種中心
地區及技術栽培要點:a)培育壯秧,打好基礎。播種期可在3月下旬,播種量為150~225kg/hm2,大田用種量22.5g/hm2,秧齡掌握在30d左右。b)合理密植,插足落田苗。手插田30萬叢/hm2,雙本插,落田苗以120萬/hm2左右為宜。
拋秧田應保證落田苗數在135萬/hm2左右,確保有效穗數,容易獲得高產。c)科學肥水管理,搭好豐產苗架。總施氮量在150~180kg/hm2,配施P、K肥。施肥方法掌握"施足基肥,早施分蘗肥,酌施穗粒肥"原則。要求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早施速效性分蘗肥,擱田復水后施K肥,減數分裂前噴施磷酸二氫鉀。水漿管理提倡以薄水灌溉為主,苗足擱田,灌漿中后期實行干干濕濕,防止后期斷水過早。d)掌握病蟲情況,及時防治。K優619葉色較綠,生長繁茂,易招蟲病。要加強螟蟲、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等蟲害的防治,同時注意紋枯病和稻瘟病等綜合防治。
制種技術要點:a)掌握父母本的特性,制定合理的播差期。在浙中南地區早夏制父本的播始歷期為75d左右,母本為68d左右,父母本的合理播差期為8d,葉差2葉。父本分2期播種,間隔6~7d。允許母本始穗比父本早1~2d。b)確定行比,插足落田苗。父母本行比為2:(10~12)。父本采用大雙行種植,兩期交替栽種,行株距為3Ocm×17cm,大田用種量4.5kg/hm2,插4.5萬叢/hm2,叢插2本,落田苗45萬苗/hm2。母本株行距為13cm×17cm,大田用種量3Okg/hm2,插30萬叢/hm2,叢插2~3本,落田苗210萬苗/hm2。父母本間距15cm。c)加強肥水管理,搭好豐產苗架。施肥上掌握"底肥重、有機肥足,一次性追肥為主"的原則。翻耕前用15.O~22.5t/hm2腐熟欄肥打底,父母本移栽前每公頃用碳鍍300~450kg、過磷酸鈣225~300kg作把面肥。返青后每公頃一次性施尿素225~300kg、氯化鉀150kg作追肥。夠苗后及時擱田,控制無效分蘗。后期要濕潤淺灌,干濕交替,養根保葉,促進灌漿結實。d)采取措施,保證制種高產優質。K17A和溫恢619對"九二0"反應敏感,一般用"九二0"105~120g/hm2,加"九二0"增效劑1500ml/hm2。噴施掌握"前輕、中重、后補"的原則,并適時人工趕粉,提高異交結實率。嚴格隔離、防雜、去雜,確保種子純度。種子收獲后防止曝曬,確保種子發芽率。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