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7月下旬后,旱稻進入一生中營養生長最旺盛時期,也是多種蟲害發生盛期和防治運期。旱稻害蟲因年際間變化很大,應根據監測情況,達到防治指標后再采取防治措施。
一、為害特點1.吸食汁液傳播病毒的害蟲:主要有稻飛虱、稻葉蟬和稻薊馬,其中稻飛虱為害最重,常迅速暴發成災,它們吸食汁液,形成大量傷口,破壞稻株(葉)組織,傳播病毒,造成黃矮病、矮縮病和條紋葉枯病,誘發加重小球菌核病。在孕穗期受害抽不出穗或抽出后呈褐色,多空秕粒,乳熟期受害葉片灰干莖爛,籽粒不實,嚴重的成片枯死倒伏,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這類害蟲發生為害嚴重期在7月底至8月中下旬。2.啃食葉片葉肉的害蟲:主要有稻苞蟲和稻縱卷葉螟。前者進入8月后開始為害,三齡前幼蟲將單葉縱卷成苞,吃成不規則缺刻,此后將數葉連在一起成為蟲苞將葉吃去大半至吃光;后者8月中下旬進入第三代幼蟲的為害盛期,把葉片縱卷成筒狀在內啃食葉肉,只留下表皮,形成白色條斑,隨著為害加劇,斑斑相連,使田間呈一片片灰白色枯葉。稻苞蟲、稻縱卷葉螟食量很大,白天在苞內為害,傍晚后或陰雨天外出為害,每頭幼蟲可吃光5~9片葉,為害成條成片,造成減產甚至嚴重減產。3.蛀食稻莖的害蟲:主要有二化螟、玉米螟和棉鈴蟲。這些害蟲7月底幼蟲卵孵后即啃食葉鞘形成枯鞘,再蛀食莖內形成枯心苗(以有蟲孔與條紋葉枯病區別),8月上中旬后蛀食莖內形成白穗(以有蟲孔與穗頸稻瘟區分),這類害蟲也是成條成片為害,造成減產或嚴重減產。
二、防治措施對吸食汁液的害蟲,在發現點片發生蔓延時及時噴藥,每畝用25%撲虱靈25~30克對水70公斤全株噴霧,封鎖為害點片。對啃食葉片葉肉以及蛀食稻莖的害蟲,其防治運期都在幼蟲卵孵期至幼蟲二齡前,選用農藥是18%殺蟲雙,每畝200~250克對水50公斤左右噴霧防治,此法對吸食汁液害蟲防治效果也很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