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稻瘟病、紋枯病和白葉枯病是廣東晚稻生產中的四種主要病害,在水稻生長前中期主要為害植株葉部。我省沿海多臺風稻區為細菌性條斑病常發區,丘陵及山區則以稻瘟病、細菌性條斑病發生為害為主。現將細菌性條斑病、稻瘟病和紋枯病的發生時期、特點及防治方法簡述如下:
細菌性條斑病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近年來在廣東有蔓延趨勢。該病苗期始發,幼穗分化期盛發。臺風雨頻繁、稻田受淹或偏施過施氮肥是病害發生的環境誘因。病株葉片表面病斑初時呈半透明浸潤狀短條或長條斑,后變黃褐色,病斑上珠狀細菌溢,菌溢干枯后不易脫落。秧田防治,于秧苗三葉期及移栽前各施藥1次,并要杜絕秧田受淹。大田防治,發病初期噴藥2-3次,每隔7天噴1次。每畝可用25%葉青雙7-100克,或BC滅菌丹50-70毫升,或50%消菌靈30-40克,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
稻瘟病水稻在分蘗中后期易發生該病。日夜溫差大、葉披露水、氣溫冷涼是誘發該病的環境因素。病株葉片初期產生水漬狀褐點,感病品種很快形成的圓期或橢圓形褐斑,嚴重時病斑密布,葉片枯焦。預防該病的發生,一是要種植抗病品種;二是在本田期不過量施氮肥,注意氮、磷、鉀配合,插秧后灌淺水促分蘗,分蘗盛期前及時開溝排水,促秧株老健。葉瘟的防治重點在分蘗盛期,于病害初發期即時噴施高效殺菌劑,每畝用2%加收米75-100毫升,或40%富士一號(稻瘟靈)50-75毫升,或20%三環唑50-70克,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如發病嚴重,隔7―10天后再噴一次。穗瘟的防治重點之抓破口期及齊穗期。
紋枯病該病在水稻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以分蘗盛期至孕穗期發生為害嚴重。高溫高濕及偏施氮肥會促使病害的發生流行。病株近水面的葉鞘受害形成橢圓形或云紋狀灰綠至灰褐色斑,嚴重時引至葉片發黃枯死。生產上加強栽培管理,分蘗盛期排水定曬田,減少無效分蘗,降低田間溫度,可減少該病的發生。當發病率達20%―30%時,可用5%井岡霉素水劑100毫升或20%粉劑30-40克,兌水50-70公斤噴霧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