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水稻坐蔸類型與癥狀水稻秧苗在移栽后生長不正常,表現為稻株簇立,葉片僵縮變小,葉片出現赤褐色斑點或呈赤紅色;生長停滯,分蘗很少發生,根系生長受阻等現象,通稱為坐蔸,有人稱之為“僵苗”或“火風”。冷害型:多發生在爛泥田、深腳田、冷浸田、背陰田,這類田因長期淹水,泥溫低,當遇連續低溫寡照天氣時,便加劇了秧苗坐蔸的發生。主要表現為栽后遲遲不返青,生長受阻,不長新根,根系老化、變軟,呈褐色或黑色,葉尖多伴有褐色針狀不規則斑點。缺素型:由缺乏某種營養元素導致秧苗生理代謝受阻而引起的缺磷、鉀、鋅等。癥狀表現為:缺磷的稻田秧苗新根少,根系細弱呈褐黑色,秧窩呈簇狀,葉片暗褐色;缺鉀的水稻根系生長弱,葉短,暗綠色,老葉上有赤褐色斑點,葉片易折斷,主葉脈發黃;缺鋅的秧苗心葉卷曲不易抽出,苗期葉面出現失綠條紋,葉片發紅,根短而少。毒害型:多發生在長期淹水的深腳田,土壤通透性差的沖槽田、爛泥田,房前屋后的大肥田。這類田含有大量的未腐熟有機肥,因有機質分解或稻田地勢低、積水,導致土壤中還原物質大量積累,如硫化氫、有機酸、二價鐵、甲烷等有毒物質毒害秧根,阻礙根系呼吸和養分吸收。癥狀主要表現為根系變黑發臭。此外,由于栽培措施不當也可能引起水稻坐蔸,如深水栽秧、秧苗栽插過深、栽瘦弱秧等。不同的水稻坐蔸類型,其表現癥狀和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但冷、毒、缺素引起的坐蔸又往往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如低溫與毒害不僅削弱了秧苗的抗逆能力和根系活力,還影響土壤養分的活化和根系的吸收,從而造成植株缺素。防治措施防治上應采取因田制宜,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策略。 ①培育壯秧,以增強秧苗抵抗力。②適時栽插,提高栽秧質量。栽秧不宜過早,易坐蔸的田塊,可適當延長秧齡,并應實行淺水栽秧措施。對深腳田、爛泥田要注意待土壤沉實后再栽秧或栽帶泥秧(拋秧),對這類常年坐蔸的深腳田、爛泥田宜大力推廣半旱式栽培技術,以改善土壤結構和水、熱、氣條件,這是防治此類田塊易坐蔸的有效途徑。③搞好稻田灌排渠系統建設。使每一塊稻田都能做到灌溉及時,排水徹底,以便引出積水和冷浸水,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溫,消除毒物。④常年坐蔸的稻田應實行水旱輪作,經1~2年旱作再種水稻。⑤對發生坐蔸的田塊,要盡快采取補救措施,以促進秧苗早生快發,減輕危害。首先要進行田間調查,找出發病原因。對于深腳爛泥田、冷浸田、大肥田,要立即排水,適當曬田,引出積水,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泥溫,消除毒物,減輕毒害。同時要撒施黑白灰(草木灰:石灰=1:1.5)中和過多的有機酸等毒素。對缺素田塊要及時補施缺素肥料或噴灑天達2116壯苗靈或糧食型進行補救。以上水稻病害和低溫冷害導致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防治的最佳方法是用天達2116壯苗靈+天達惡霉靈。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