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河灘地種植冬小麥,在丹東地區主要集中在鴨綠江中游的河灘地上,面積有數萬畝。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品種,應該是早熟,抗寒,抗倒伏、抗病,高產的,如丹東地區目前大面積應用的“米808”,“農大138”等,大部分性狀都很好,也可以引種北京地區的抗寒冬小麥品種。河灘地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是在多年生產實踐基礎上根據冬小麥品種生物學特性,針對冬麥北移的主要障礙因子和增產關鍵而總結出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確定適宜的播種期冬小麥能否安全越冬,與越冬時苗齡的大小有密切關系。根據研究,越冬時麥苗應有5~6片葉、3個以上分蘗,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河灘地的適宜播種期應在9月15~25日。
2.掌握合理的密度為了在冬前培育壯苗,確定合理的群體結構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推廣的品種大多數分蘗力較強,應適當稀播。與其他地區相比,河灘地播種量應適當加大,比一般地塊要大20%左右。
3.重視因地施肥丹東地區不同河灘地的土質及土壤肥力高低有很大差別。土質較好的河灘地,隨播種每畝施磷酸二銨8公斤左右,拔節前后于降雨前追施尿素5~10公斤。在小麥灌漿中后期干熱風較為頻繁,沒有灌溉條件的河灘地,在開花末期至灌漿初期要連續噴2次磷酸二氫鉀,以利于延長葉片功能期,提高千粒重。
4.鎮壓保墑為確保每畝成穗數,在播種后、越冬前、返青3個關鍵時期,要因土壤水分狀況進行鎮壓保墑。播種后鎮壓可確保基本苗,越冬前鎮壓可保證冬小麥在適宜的土壤水分條件下越冬,返青時鎮壓能提高返青率。
冬季鎮壓:丹東地區冬季氣溫低,土壤凍結,地表經常出現凍裂現象,容易發生凍害死苗。為了防止上述現象發生,應在冬季和土壤化凍前進行鎮壓。地表出現裂縫的,可在冬季進行壓麥,壓碎坷垃,添補裂縫,減少水分蒸發,有防寒、保墑、改善耕作質量等作用,對春季發苗也極為有利。
拔節初期鎮壓:拔節初期,對群體較大的壯、旺苗進行鎮壓是壯稈防倒的重要措施。一般在小麥基部節間開始伸長、未露出或剛露出地表時鎮壓效果最好。鎮壓后基部節間明顯縮短,株高降低,還可促進分蘗兩極分化,成穗整齊,對壯稈防倒有較好的效果
鎮壓時必須注意的問題:鎮壓時應遵守以下原則,即土壤過濕不壓,麥苗過弱不壓,麥葉凍硬不壓(一般在晴天下午進行鎮壓),土壤過于、過硬時,應先松土后鎮壓,苗小時輕壓,大苗適當重壓,旺苗連續壓。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