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小麥創高產,良種是關鍵。每年在秋種前夕,都有許多農民朋友四處求親托友,尋購小麥良種,以期來年有一個好收成。但是由于條件限制,許多農民由于對小麥品種了解不夠,因而在品種選擇上很容易走進誤區,給生產帶來不應有的損失。
誤區之一:片面求新、求奇。新品種一般是指經過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多年檢驗,并經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在產量、品質、抗性等方面表現優異的品種。但在市場上,一些單位和個人往往將剛培育出來、未經區試及生產試驗檢驗的品系就以新品種的名義向農民宣傳,有的甚至將已被淘汰的品系也冠以“新品種”或“奇特”品種大量推銷,結果引種后造成減產或絕產。1989年部分群眾引種“美國狼尾麥”、“德國噸麥”,1993年引種“超大穗小麥”等全部被凍死,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就是深刻的教訓。
對策:購買通過審(認)定的品種。種子主管部門在品種審定、推廣前,都要進行嚴格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購買通過審定的品種一般都能保證高產、穩產。對未經審定的品系,只能作為搭配品種試種或示范,絕對不能作為當家品種大面積推廣。對所謂的“奇特品種”,千萬不要購買、引種,因為真正有推廣價值的品種,種子主管部門都會積極主動地予以審(認)定。至于一些廣告宣傳中稱某品種已經某科研單位(或專家)鑒定或認定,也不能作為推廣的依據,只有各級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認)定才是唯一合法的審(認)定。
誤區之二:不看適應范圍,盲目追求大穗型品種。大穗型小麥一般具有較大的增產潛力,但并不是說種植大穗型小麥就一定能高產。因為小麥品種都具有地域性,外地的好品種不一定適應本地的種植條件。
對策:根據當地生產生態條件,嚴格審查品種的適應范圍。每年秋種前,種子主管部門都要通過報刊等新聞媒體公開推薦一批小麥良種,供各地選用,生產上可根據品種介紹“按圖索驥”,非種子主管部門在推介品種時,往往只講推廣,不講適應范圍,甚至稱“不擇氣候、不擇土壤”,這是違背作物生長規律的,切勿輕信。另外,引進外地品種時,要堅持先試驗、后推廣,以免造成損失。
誤區之三:不看地力條件,片面追求高肥水品種。每個品種都有其適應的地力水平,高肥水品種只有種在高肥水地塊才能發揮其增產潛力;如果在中低產田種植,往往表現早衰、干枯、籽粒不飽滿、出粉率低等,產量上不去。同樣,中肥水或旱地品種種在高肥水地塊,因其增產潛力有限,往往發生倒伏現象,產量也上不去。
對策:根據地力條件,選用與產量水平相適應的品種。在考察品種的產量水平時,同樣要以種子主管部門發布的品種介紹為依據,不能聽信非種子部門的片面宣傳。
誤區之四:只看產量,不看品質。小麥籽粒品質直接關系到小麥生產的經濟收益、面粉及其制品的質量和食品工業的效益。但不少地方在選擇小麥品種時,往往只看產量水平,不看品質指標,結果生產出來小麥作為商品糧出售時,其價格與優質小麥相比差出一大截。
對策:根據種子主管部門的推薦,綜合考慮地力條件、產量水平和籽粒品質,選用產量高、品質好的優質小麥品種。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