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小麥銹病又叫黃疸,包括條銹病、葉銹病和稈銹病3種,是發生廣、為害大的一類病害。為了控制其為害,介紹其發病特點與防治方法。
一、發生特點
1.為害癥狀小麥感染銹病后,初期在麥葉或麥稈表面出現褪綠斑點,后長出黃色或紅褐色的粉皰,叫做夏孢子堆。后期又長出黑色的皰斑(條銹、葉銹)或粉皰(稈銹),叫作冬孢子堆。3種銹病的通常癥狀是“條銹成行葉銹亂,稈銹是個大紅斑”。
2.傳播途徑小麥3種銹病的病原菌都屬于擔子菌類,親緣關系很近,隨氣流傳播。孢子成熟遇到輕微氣流,就會向外飛散傳播,可刮上1500~4300米高空,吹送到幾百公里甚至更遠以外,造成小麥受害。
3.發病條件①小麥品種自身的抗病性強弱。②銹菌孢子的萌發和侵入要求葉面有水滴或空氣中濕度飽和,因此,結露、降霧、下雨有利于銹病發生,以結露為有利。適于發病的溫度條銹為9~16℃、稈銹18~25℃、葉銹15~22℃。因此在春季,條銹發生最早,葉銹次之,稈銹最晚。③空氣中孢子初期數量多,易大發生。④小麥生育期的早晚,冬小麥播種越早,秋苗發病越早越重。
二、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選用魯麥21、煙農19、煙農23等抗銹豐產良種。
2.藥劑防治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0.5公斤加水250~300公斤,進行噴霧;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對水噴霧,每畝用藥量60~80克;也可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噴霧。
3.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播種,旅順口區冬小麥以9月末播種為宜,在秋苗容易發生條銹、葉銹病的地塊避免過早播種,對減輕秋苗發病有顯著作用。合理施肥,避免氮肥過多,特別避免過晚施用,以防止貪青晚熟。重銹病,增施磷、鉀肥促進小麥植株生長健壯,抗病高產。
4.消滅自生麥苗小麥自生苗是3種銹病的主要越夏寄主。結合田間管理鏟除自生麥苗,可以減少大量越夏菌源,壓低秋苗發病率,可減輕銹病為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