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小麥干熱風的危害
小麥干熱風是小麥揚花灌漿期間出現的一種高溫低濕并伴有一定風力的綜合性農業氣象災害,也是小麥的環境脅迫因子。干熱風是通過高溫、干燥和強風三者的綜合作用,輕則造成籽粒秕,植株早衰,重則加速植株死亡,從而造成小麥不同程度的減產。遇輕干熱風的年份,可減產5%~10%;重的年份,可減產10%~20%,有時可達30%以上,而且影響小麥的品質及降低出粉率。
二、小麥干熱風的類型
1.高溫低濕型
在小麥揚花灌漿過程均可發生。這類干熱風的特征是高溫低濕,干熱風來臨時氣溫猛升、空氣濕度劇降,伴有一定的風力。這類干熱風發生區域廣,能造成小麥大面積干枯逼熟死亡,對產量威脅很大,這也是我區常見的類型。
2.雨后熱枯型
又稱雨后青枯型或雨后枯熟型。一般發生于乳熟后期,即小麥成熟前10天左右。其主要特征是雨后出現高溫低濕天氣,即在高溫的時段里,先有一次降水過程,雨后猛晴,氣溫驟升,空氣濕度劇降,造成小麥莖葉青枯死亡。這類干熱風發生區域雖不及高溫低濕型廣泛,但所造成的危害卻比前者更加嚴重。
3.旱風型
又稱熱風型。其特點是風速大,與一定的高溫低濕相結合,對小麥的危害除了與高溫低濕型相同外,大風還加強了大氣的干燥程度,促進了農田蒸發,致使麥葉卷縮,葉片撕裂。
三、小麥干熱風的防御措施
1.干熱風的生物防御
利用生物對干熱風的抑制作用,通過培植生物改善生態環境來抵御干熱風。植樹造林,特別是營造防風林,實行林糧間作等,就是在較大范圍內改變生態氣候來防御干熱風的重要生物措施。
2.干熱風的農業防御
運用農業技術措施,如適期早播、選育抗旱品種、合理灌溉(如有條件采用噴灌,增加空氣濕度),注重小麥后期田間管理等。另外,干熱風頻發地區應種植早熟高產品種,以求達到防避干熱風的目的。
在小麥成熟前10天左右澆1次麥黃水,可以明顯改善田間小氣候條件,減輕干熱風危害,并有利于麥田套種和夏播。麥黃水對于戈壁地和沙土地增產更顯著,保水力強和灌漿水灌的較晚的地塊,一般不需灌麥黃水。灌麥黃水要慎重,灌水過晚往往由于根系活力降低,灌水后容易窒息死亡。要防止在大熱天中午灌水和大水漫灌,以免根系窒息死亡,更不要在遇有干熱風的情況下灌水。
3.干熱風的化學防御
采用一些化學藥劑或化學制品對小麥進行悶種或葉面噴灑,通過改變植株體內的生化過程,提高對干熱風的抗性,減輕干熱風的危害。這種防御措施一般可增產5%~10%。目前,推廣應用比較普遍的化學防御方法有:氯化鈣、復方阿司匹林悶種(或浸種),噴灑石油助長劑、磷酸二氫鉀、草木灰,此外還有噴灑氯化鈣、過磷酸鈣、矮壯素、硼等化學藥劑和微量肥料。
①葉面噴肥在小麥開花至灌漿初期,用1%~2%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氫鉀溶液、2%~4%過磷酸鈣浸出液或15%~20%草木灰浸出液作葉面噴肥,每667平方米每次噴灑50~100千克,可加速小麥后期的生長發育,預防或減輕干熱風危害,可增產8%~15%。
②葉面噴醋在小麥灌漿期,用0.1%醋酸或1∶800食醋溶液葉面噴施,可以縮小葉片上氣孔的開張角度,抑制蒸騰作用,提高植株抗旱、抗熱能力;同時,醋酸(食醋中含有4.5%左右的醋酸)可中和植株在高溫條件下降解產生的游離氨,消除氨對小麥的危害。
③葉面噴激素在小麥孕穗期和揚花期,用0.5毫克/千克三十烷醇溶液各噴1次,可使穗粒數增加8.1%,千粒重提高5.6%~6.8%,增產10%~20%;在小麥揚花至灌漿期,667平方米噴1000倍石油助長劑溶液50千克,能防御干熱風,增加千粒重,平均增產7.8%;在小麥灌漿前,667平方米噴40毫克/千克萘乙酸溶液50千克,能增加千粒重;在小麥灌漿期,667平方米噴60毫克/千克苯氧乙酸溶液25千克,也能防御干熱風,增加千粒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