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超微粉碎技術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新技術,同時也是古老粉碎技術的新發展和新應用。植物細胞經超微粉碎破壁后,細胞內有效成分可充分暴露出來,從而提高了有效成分的釋放速度和釋放量,有利于被人體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燕麥是谷類作物中全價營養素最好的食物,自古就有食療兼備的功效,特別是其中富含的水溶性纖維以其獨特的調節血糖、血脂、軟化血管、預防高血壓、增強機體免疫力等生理功能引起世人極大的關注。水溶性纖維主要存在于胚細胞壁中,在次糊粉層中大量濃縮。燕麥中95%以上的水溶性纖維都分布在除去胚乳后的燕麥麩皮中。將現代超微粉碎技術引入纖維食品加工中,能顯著改善其口感和吸收性。
1.實驗方法
(1)普通粉體制備將燕麥麩75℃烘干后,經普通粉碎機粉碎,過篩。
(2)超細微粉的制備適量燕麥麩在75℃溫度下烘干,經BFMT-6BI型貝利微粉機粉碎,粉碎時間分別為5min、7min、13min、15min和25min,得到200目、250目、300目、400目等不同粒度的超微細粉。
(3)粉末粒度測定采用JBL002~2002刷篩法測定,通過率不小于95%。
(4)粉末顯微特征觀察分別取普通粉和超微細粉少許,置于載玻片上,用蒸餾水潤濕,并制作水封片,稀甘油固定后置顯微鏡下觀察,普通粉觀察目鏡10X,物鏡10X;超微細粉體觀察目鏡10X,物鏡40X。數碼采集照相,附加標準顯微鏡測微尺。
(5)有效成分溶出測定分別取不同粉碎狀態的燕麥麩粉末2g,加水100mL,恒溫振蕩提取,加水定容至200mL,離心,取上清液,采用剛果紅比色法測其水溶性β-葡聚糖含量。
2.結果與分析
(1)粉末光鏡顯微特征觀察燕麥麩經普通粉碎為40目、120目,其組織塊清晰可見,形狀不規則,粒徑分布不均勻,光鏡下能明顯觀察到細胞壁完整的細胞群。燕麥麩經超細粉碎為200目、250目、300目和400目,可看到粉末粒度變小,大小較均勻,200目時可模糊看到細胞輪廓,250目以上可見細胞碎片,基本無完整細胞存在,可以認為細胞壁被完全破碎。超細粉碎至300目、400目,可看到粒子之間形成了明顯的粒子團,這可能是由于破壁后細胞內水分及油分析出,使微粒表面呈現半濕潤狀態而引起的。
(2)燕麥麩粉末顯微計數統計與破壁率估算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并計算的燕麥表皮細胞直徑為30μm~70μm,如果物料粒徑小于細胞直徑就可以認為破壁了。本研究采用顯微計數法對燕麥麩不同粒度粉末中大于30μm的粒子所占比例進行了近似的統計,燕麥麩不同粒度破壁率的估算見表1。
表1燕麥麩不同粒度破壁率的估算
篩目100120200250300400
>30μm粒徑%21.8712.296.300.500.000.00
破壁率%78.1387.7193.7099.5100100
從表1可看出,燕麥麩超微粉碎至250目以上時,破壁率可達95%以上,這與實驗結論相吻合。
(3)有效成分溶出特性觀察資料表明,燕麥功能因子為水溶性B-葡聚糖,其能否被釋放游離出來,直接關系到燕麥的生理活性功能。對燕麥麩不同粒度粉末、相同時間內水提取液中β-葡聚糖含量進行比較,結果見表2。
表2燕麥麩不同粒度的p~葡聚糖溶出量比較
篩目40100120150200250300400
β-葡聚糖%7.078.509.4710.4711.1011.3911.4511.42
從表2可以看出,β-葡聚糖溶出量隨燕麥麩粉碎粒度變細而提高,超細粉碎200目與普通粉碎40目相比,β-葡聚糖溶出量提高4.03%,這說明經超細粉碎后,燕麥麩中β-葡聚糖呈釋放狀態,250目以上變化趨于平穩,可能是由于這種狀態下,燕麥麩中的β-葡聚糖已基本完全釋放出來。
3.結論
超細粉碎至250目以上,可使燕麥麩細胞破壁,破壁率可達95%以上。
燕麥麩經超細粉碎后,功效成分~水溶性多糖溶出量提高,說明可以通過超細粉碎使有效成分釋放出來。應進一步考察其溶出速度,從而簡化提取過程。
細胞破壁后,細胞中的內容物可直接接觸溶媒,其有效成分可全部直接進入溶媒被利用。燕麥麩超細粉碎后,組織特征和溶解性能均發生了改變,其生物利用度也會發生變化,對此應作進一步的研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