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品種來源:新麥13號是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用宛原長白為母本,(C5/3577)F3d1為父本進行雜交選育的高產、抗病、穩產、優質、廣適小麥新品種,原名新鄉9178,2003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
產量表現: 1、國家黃淮南片區試、生產試驗產量結果
新麥13號連續三年參加國家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三年產量都獲第1位。1999~2001年參加國家黃淮南片區試二年,2000年度,17點匯總,17點增產,平均畝產531.2kg,比對照品種增產5.99%,居10個參試品種第1位,是唯一比對照種增產達極顯著水平的品種;2001年16點匯總,16點增產,平均畝產564.17kg,比對照品種豫麥49號增產9.64%,又居11個參試品種第1位,仍是唯一比對照種增產極顯著的品種。
國家兩年區域試驗點分布于河南、安徽、江蘇、陜西四省,100%的點次增產,有50%的點次是第一位,超過20%的點次是第二位,15%的點次是第三位。河南、安徽、江蘇、陜西分別匯總結果,新麥13分別居四個省的第一位,河南省增產9.4%,安徽省增產10.65%,江蘇省增產7.8%,陜西省增產11.2%。
2002年度國家黃淮南片生產試驗,新麥13號平均畝產458.6kg,比對照品種豫麥49號增產4.27%,又是唯一比對照增產的品種,再次居5個參試品種的第一位,分別居河南、安徽、江蘇、陜西各省試點平均產量的第一位。
通過參試品種產量均值變異系數分析,品種適應度分析、Ebehart-Russell分析、Shukla分析、C?S?Lin分析表明,新麥13號的平均值最高,達到564.7kg;CV值最小,只有9.3%;適應度最大,達到100%,其靜態穩定性,動態穩定性,廣適性都最好。因此它是一個高產、穩產、廣適的小麥新品種。
2、品質檢驗結果
國家黃淮冬麥區區試統一取樣,委托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哈爾濱),新麥13號的測定結果為:含粗蛋白(干基)13.1%,容重800g/L,濕面筋30.0%,沉降值24.4mL,吸水率58.2%,形成時間2.4min,穩定時間3.6min,為優質中筋小麥品種。
3、抗病鑒定結果
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對國家小麥區試試驗品種抗病性鑒定結果證明:新麥13號條銹病免疫,中抗白粉和紋枯病,感葉銹和赤霉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