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日本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找到了能夠使大麥的麩皮和麥粒徹底分離的基因,這一發現有望用于開發抗寒、耐干旱的食用大麥新品種。
大麥富含膳食纖維,在人們日益注重健康的現代社會受到青睞。但野生大麥麩皮和麥粒之間存在脂質,麩皮難以脫去,幾乎不能食用。食用大麥最早距今約8000年前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投入種植,科學家認為那是因為野生大麥發生基因突變,產生了麩皮和麥粒間沒有脂質、兩者能夠徹底分離的新品種。
日本香川大學植物遺傳學教授武田真分析比較了不同品種大麥的遺傳信息后發現,食用大麥ERF轉錄因子的編碼基因不發揮作用,所以麩皮和麥粒能夠徹底分離。武田真認為,借助這一發現,有可能把野生大麥改造成適合人們食用的新品種,同時保留野生大麥品種抗寒、耐干旱的優勢。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