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根據縣農業植保部門預報,預計今年小春作物病蟲總體為中等偏重發生年。其中,小麥赤霉病為中等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3萬畝,發病高峰在3月下旬~4月中旬。小麥銹病為大發生,發生面積18萬畝,發病高峰在3月下旬~4月中旬。小麥蚜蟲為中等發生,發生面積8萬畝,高峰期在3月下旬~4月中旬。小麥紋枯病為中等發生,發生面積5萬畝,發病高峰在3月中下旬。油菜菌核病為中等發生,發生面積6萬畝,枝梗發病高峰在3月下旬~4月上旬。
一、小麥銹病
1、癥狀及為害:感病小麥先在葉片上出現金黃色銹狀病斑,后擴展到莖桿,
后期變成枯黑色,導致小麥植株失水干枯而嚴重減產。
2、防治方法
(1)防治時間:小麥初發病或出現中心病團的時候施藥防治。
(2)藥物及用法:每畝用15%粉銹寧100克,兌水50-60公斤噴霧或每畝
用秀特3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霧。
二、小麥赤霉病
1、癥狀及為害:小麥赤霉病又稱爛頭麥,主要為害小麥穗部。揚花期感染
花藥,后擴散到穎殼上。初為水漬狀病斑,再變為褐色,氣候潮濕時穗部產生粉紅色霉狀物,使穗部腐爛,對小麥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
2、防治方法
(1)防治時間:小麥初花期施藥。
(2)藥物及用法:每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加水50公斤噴霧。
三、小麥蚜蟲
1、為害:小麥蚜蟲又稱天蟲厭,取食小麥汁液為害,以穗期為害最為嚴重,
小麥受害后結實率和千粒重下降,產量損失較重。
2、防治方法
(1)防治時間:小麥灌漿期(大約4月上旬)防治。
(2)藥物及用法:每畝可用10%吡蟲啉(必啉)10克兌水50公斤噴霧。
四、油菜菌核病
1、癥狀及為害:菌核病先在葉片上出現輪紋狀病斑,后傳到枝梗或主桿上形成不規則斑,潮濕時長出白色絮狀菌絲,后期出現鼠屎狀菌核,造成斷枝斷梗,對產量影響大。
2、防治方法:
(1)防治時間:油菜盛花期(3月中下旬-4月上旬)
(2)藥物及用法:每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克,兌水60公斤噴霧。
五、油菜霜霉病
1、癥狀:由底部葉片向上葉發展,病葉表面呈黃色病班,葉背上著生霜狀霉層,可為害莖、花梗、角果,致使植株呈黃褐色至黑死,花梗感病呈“龍頭”狀。嚴重影響產量。
2、防治:
(1)時間:初花期用藥。
(2)藥物及用法: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畝用藥液150斤噴霧。隔7-10天再噴一次。
注意事項:防治時要藥足水夠,噴酒均勻周到,細霧滴噴灑,小麥要使穗層和葉背等部位著藥,油菜要噴中下枝梗部位,才能提高防效。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