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品種來源:皖麥44號(原名96932)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選育而成。親本組合為鄭州891×鄭州831。2001年9月1日通過安徽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號:皖品審01020322)。二、產量表現及適宜種植地區:1998-2000年度參加安徽省淮北片春性組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26.9公斤、526.8公斤,較對照豫麥18-64增產15.4%和5.3%,兩年均居參試品種第二位,兩年平均較對照豫麥18-64增產10.4%。2000年8月通過區試。2000-2001年度參加淮北片春性組生產試驗,五點平均畝產487.2公斤,較對照豫麥18-64增產8.3%,居參試品種首位。2001年8月通過生產試驗。正常年景大田產量水平為畝產400-550公斤。該品種適宜于我省淮北、沿淮中高肥水地塊中、晚茬種植。三、特征特性:弱春性,幼苗半葡萄,分蘗力強,苗期長勢旺,返青后葉片上沖,葉色濃綠。產量三要素較協調一般畝有效穗35-40萬,每穗34-40粒,千粒重38-42克。穗長方形,小穗排列緊密,穗層整齊度一般。抗寒性好,抗各種病害的能力與豫麥18-64一致。株高75-85厘米,抗倒力較強。熟期同豫麥18-64,較皖麥19早2-4天,熟相好。白粒,籽粒粉質~半角質,光澤度、飽滿度較好,容重780-810克/升。其品質據農業部谷物品質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角質率30.1ml,吸水率56.0%,形成時間2.2min,穩定時間7.2min,軟化度70B.U,評價值50,最大阻力428B.U,延伸性14.9cm,拉伸面積87.7平方cm,饅頭體積460ml,饅頭評分90。四、栽培要點:該品種播期彈性大,10月中旬-11月上旬均可播種,最佳播種期為10月15日-10月底。每畝基本苗10月中旬播種10-15萬,10月下旬播種15-20萬,11月播種20-25萬。播種方式以條播為主。播前每畝基施土雜肥3-4方,純氮8-12公斤,五氧化磷5-6公斤,氧化鉀4-6公斤。拔節期視苗情酌情施少量氮肥。拔節初期噴施井崗霉素和粉銹寧、孕穗-抽穗期噴施粉銹寧預防病害。經安徽省農科院授權,皖麥44由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獨家生產、經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