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基本情況】壩莜1號是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以皮、裸燕麥種間雜交培育成的裸燕麥品種冀張莜4號為母本,以皮、裸燕麥種間雜交培育成的高代裸燕麥品系8061-14-1為父本,于1987年進行有性雜交,培育而成的中熟優質裸燕麥新品種。
【特征特性】壩莜1號幼苗直立,苗色深綠,生長勢強,生育期86~95d,屬中熟型品種。株型緊湊,葉片寬大而上舉,株高為102.4cm。周散型穗、短串鈴,內穎為白色,化稍率低,結實率高,穗部經濟性狀好,平均主穗小穗數20.7個,穗粒數57.5粒,穗粒重高達1.45g,千粒重24~25g。子粒橢圓,粒色淺黃,含皮燕麥率低(0.5%以下)。子粒蛋白質含量15.65%,脂肪含量5.53%,β葡聚糖含量4.63%~5.92%。莖稈堅韌,抗倒、抗旱、耐瘠性強,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群體結構好。輕感黃矮病,較抗堅黑穗病,落黃好,適應性廣。
該品種1995~1996年參加河北省中熟組旱地莜麥品種區域試驗,兩年8個試點有7個點增產,平均單產2474.55kg/hm2,居參試品種之首,比對照品種冀張莜4號增產23.34%,1997年進行生產試驗,平均單產2344.5kg/hm2,比對照冀張莜4號增產20.15%。
【培育者】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
【地區及技術】該品種適宜河北省張家口和承德壩上地區的二陰灘地、一般平灘地和較肥旱坡地以及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等省(區)的同類型區種植。其主要栽培技術是:①適時播種。壩頭冷涼區和陰灘地5月20~25日播種,較肥旱坡地和一般旱灘地5月25~30日播種。②合理密植。瘠薄旱坡地播種量112.5~120Kg/hm2,保證基本苗300萬株/hm2;較肥旱坡地和旱灘地播種135~150kg/hm2,保證基本苗345萬株/hm2;二陰灘地和壩頭區播種量150~165Kg/hm2,保證基本苗375萬株/hm2。③施足種肥、及時追肥。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實行氮、磷配合施用種肥,當土壤速效磷含量在12.6mg/kg以下時,氮磷配比為1:2;土壤速效磷在12.6~25.Omg/kg時,氮磷配比為1:1;土壤速效磷在25.1mg/kg以上時,氮磷配比為2:1。于夜麥分蘗至拔節期結合中耕或乘雨追尿素75~105kg/hm2。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