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克旱16號是黑龍江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利用九三79F5-5416/克80原229//克76-750/克76F4-779-5為母本,以自己培育的適應當地條件的骨干親本克76-413為父本,并按照兩高一優的育種目標,采用階梯式復合雜交方式,經系譜法定向選擇育成。其品系代號為克94-470。該品種具有高產、多抗、品質優良等特點。
特征特性克旱16號屬春性,幼苗半直立,分蘗力強。植株繁茂,株型緊湊,整體造型好。植株根系發達,莖稈粗壯有彈性.,高抗倒伏。苗期抗旱性強,結實期耐濕性好,活稈成熟落黃好。抗穗發芽,抗稈銹21C3、34C2、34、34C5等生理小種,抗葉銹病,中抗赤霉病和根腐病。株高90~95cm,穗長8.5cm。穗紡錘形,無芒、白稃、赤粒,千粒重40.Og,容重806.Og/L。
產量表現:1995~1996年克94-470在黑龍江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內進行產量鑒定試驗,兩年平均產量6270.8kg/hm2,較對照品種新克旱9增產23.9%。1996年進行異地鑒定試驗,平均產量5249.3kg/hm2,較對照品種新克旱9增產13.2%。1997~1998年參加全省區域試驗,平均產量4576.17kg/hm2,較對照品種新克旱9平均增產9.6%。1999年參加全省生產試驗,平均產量3673.00kg/hm2,較對照品種新克早9增產10.8%,8個試驗點,點點增產。1997~1998年克94-470在黑河地區的遜克農場,東部的佳木斯地區和北部華山農場、克山農場等地進行示范,遜克農場旱地稀植5hm2,產量達6225.0kg/hm2。1999年佳木斯富錦市長安鎮3hm2地,每公頃播150kg,畝產達412.5kg,華山農場、克山農場1999年正常播種密度下,幾十公頃地大面積種植產量超過其他品種15%,在內蒙興安盟、呼盟種植也表現增產顯著。克旱16號(克94-470)由于其莖稈粗壯,稈高中等,適宜密植高肥,具有超高產潛力。
培育者黑龍江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
地區及技術全生育期9Od左右,適宜在黑龍江省北部、東部及內蒙古的部分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1.精細整地,施足底肥。一般要求在頭年秋天秋翻秋粗地,達到精細符合標準化作業要求。同時根據土壤肥力條件優化施肥結構,以每公頃施化肥400~450kg,氮、磷比以1.2:1為好。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施農家肥,以每公頃4000~4500kg為好。2.適期播種,確保全苗。播種前,先把種子用0.3%的多菌靈和粉銹寧加水拌種,然后堆捂48小時,以保證種子拌勻后播種。適宜播期以土壤表層化凍大約5cm左右,日平均氣溫在0℃左右,黑龍江省及周邊地區的適播期大約在3月末至4月初,播深5cm,播量依基本苗要求而定,一般每畝在7~1Okg。3.及時中耕,控制群體。在小麥三葉期視土壤含水情況鎮壓1~2次,以促進根系生長,使根系發達,增強抗旱能力,起到控上促下蹲苗作用。在小麥4~5葉期用72%的2,4-D丁酯0.75~0.9Okg/hm2對水125~150kg噴霧,防除雙子葉雜草。在小麥生育后期,葉面噴施氮肥,以延長葉片功能期,促進籽粒灌漿,穩定粒重提高產量,改善品質。4.防治病蟲害,適時早收。嚴密監視田間病蟲發生發展趨勢,及時防治。對大面積種植克旱16號的地塊,要做到九黃十收,以確保豐產豐收。對留種地,除在生育期要進行田間除雜草外,收獲時還要單割單脫單晾曬,嚴防混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