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揚麥10號原名揚93-111,是由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與南京農業大學細胞遺傳所合作,采用滾動回交與分子標記抗性鑒定技術相結合育成的抗白粉病、優質面條小麥新品種。其組合為(Yuma/8Cc//揚麥5號/3/4×85-85/4/揚麥1582),1995~1998年通過江蘇省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定名為揚麥10號。
特征特性該品種春性,中早熟,分蘗力中等,成穗率高,每畝28萬穗左右;株高95cm,莖稈粗壯、抗倒性較好,長芒,白殼,紅粒(皮色較揚麥158略淡),籽粒飽滿,角質,每穗40粒左右,千粒重4Og以上;品質優良,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的檢測,其蛋白質含量(干基)為15.44%,沉降值為48.0ml,濕面筋33.6%,吸水量66.43ml/100g,形成時間4.0分鐘,穩定時間9.0分鐘,是優質蒸煮類小麥品種;高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紋枯病輕;抗寒,耐濕,灌漿速度快,后期熟相好,熟期與揚麥158相仿,增產潛力大于揚麥158。
省區試中平均畝產407.34kg,比揚麥158增產1.81%。在浙江、上海、安徽等地的示范試種均比當地主栽品種(揚麥158、浙麥2號等)表現增產,增幅達5%~10%,在河南信陽地區的造應性試驗中畝產達411.1kg,比當地的當家品種豫表18-64增產21.7%。1996~1997年江都市農業局征集兩年在我省淮南小麥區試中表現較好的5個品系進行品比試驗,揚麥10號畝產495kg,比對照揚麥158增產4.9%,居首位。1997~1998年度在儀征、江都、姜堰、高淳等地進行了大面積示范種植,取得了很好效果。姜堰農業局糧作站示范種植268畝,平均比揚麥158增產9.6%。
培育者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南京農業大學細胞遺傳所。
地區及技術適期播種,優化群體質量:淮南麥區播期以10月24日至10月30日為最佳,每畝基本苗以15萬左右為宜,早播、多肥應適當減少,遲播、少肥酌情增加;合理運籌肥料,協調群體生長:掌握前促、中控、后攻的施肥原則,施足基苗肥,促苗早發,控制臘肥,防止中期旺長;重施拔節孕穗肥,促花、保花、防早衰、攻穗重;在中等肥力田塊畝產400kg,一般畝施純氮18kg左右,并注意P、K肥的配合施用。搞好化除,防止雜草危害;并注意赤霉病、紋枯病以及蚜蟲的測報與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