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陜農757是陜西省農科院小麥研究中心與陜西省儀祉農校合作,以黃選2號秦麥6號為材料,用花藥培養與常規育種方法相結合育成的中熟小麥新品種。<特征特性>=該品種為半冬性中熟品種,幼苗半匍匐,葉寬,綠色。分蘗力強,冬前大寨多而整齊,春季分蘗少,拔節期大小蘗分化明顯,成株期葉片寬而披散,蠟粉重,藍綠色,株型中松,穗層整齊。株高95厘米左右,莖稈粗硬,根系發達。穗長方形,小穗排列中密,無頂部和基部不育現象,結實性好,長芒,白殼,白粒,半硬質。穗粒數40~45粒,中間小穗著粒3~5個,千粒重40~45克左右,畝成穗28~30萬。
陜農757參加陜西省區域試驗和咸陽地區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53.6千克,3年12點次平均比對照增產12.8%;參加生產試驗,兩年5點次平均畝產439.9千克,比對照增產14.9%。
經陜西省農科院黃土高原測試中心分析,該品種粗蛋白含量14.11%,面筋含量32%,賴氨酸含量0.34%,沉降值40毫升。
經陜西省植保所接種鑒定,對條中22、23、25全免疫,對條中26、28、29、31表現為中抗和慢銹,中抗白粉病、葉枯病和赤霉病,抗蚜蟲。該品種耐寒,抗旱,抗倒伏,抗穗發芽。
培育者陜西省農科院小麥研究中心、陜西省儀祉農校。
地區及技術】該品種適宜陜西關中、山西、河南、江蘇、山東等黃淮南片冬麥區種植,特別適宜于中肥地種植。目前已推廣面積849萬畝,增產小麥4.9億千克,創經濟效益3.4億元。預計年種植面積可達670萬畝。
栽培規程:
1.播種陜西關中等黃淮麥區一般10月份播種,播種量6千克/畝左右,條播、撒播均可,以條播為好。
2.群體控制基本苗12萬/畝,冬前畝總莖數45萬,春季畝總莖數60萬,成穗30萬左右。
3.肥水管理以基肥為主,氮磷比1:1.5;全生育期畝施純氮10~12.5千克、五氧化二磷15~18千克;播前結合整地施用80%氮肥和全部磷肥,結合冬灌施用20%的氮肥。灌水應根據降水情況決定。另外,在灌漿初、中期,間隔7天,進行2次葉面施肥,每次畝施磷酸二氫鉀0.1千克,促粒大質優。
4.化學藥劑使用地下害蟲多的田塊,用4.5%的甲敵粉或1.5%"六O五"粉劑5千克/畝,拌成藥土,犁地時均勻撒施;一般采用藥劑拌種,用50%"一六0五"或50%辛硫磷乳油,每50千克小麥種子用藥100~150毫升、對水5~6千克,均勻噴到種麥上,攪拌均勻后堆悶10小時,麥種吸干后播種。小麥播種后25~30天、雜草出葉3~4片時可用巨星、麥黃隆、甲黃隆等除治雜草。小麥拔節期,噴施抗倒靈等藥劑防止小麥倒伏;另外,根據麥田蟲害情況防治害蟲。
審定情況1997年8月通過陜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