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皖麥33由安徽農業大學農學系育成,原品系號為安農8729-10,親本組合為中作8131-1/安農8326。<特征特性>=皖麥33屬春性、中熟、全生育期200~220天。分蘗力中等,但成穗率高。葉片直立。株高80厘米左右,抗倒伏能力較強,穗紡錘形,白粒,籽粒半角質到角質。抗葉銹病和白粉病,中抗赤霉病,中感紋枯病。1992~1994年參加安徽省淮南片區試,兩年平均畝產347.6千克,較對照增產2.82%;1993~1994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07.3千克,較對照增產6.81%;1994~1996年長江中下游麥區大區試。兩年平均畝產316.5千克。較對照增產8.70%,居供試品種第二位。
該品種品質經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和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籽粒蛋白質含量一般可達14.5%(干基),粉質儀形成時間7分鐘,穩定時間12.0分鐘,在較好的栽培條件下籽粒蛋白質含量可達16.7%,粉質儀形成時間達14.2分鐘,穩定時間24.3分鐘,面包體積825厘米3,面包評分88分。
培育者安徽農業大學農學系
地區及技術皖麥33適于沿淮及江淮地區或淮北地區種植。
栽培規程:
1.播種播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畝基本苗15萬左右;播量:9~10千克;播法:耕整地后機播或采用免(少)耕機播,達到一次出全苗、齊苗。
2.施肥標準施足底肥,嚴控返青肥,重施拔節肥,搞好葉面噴肥。畝產400千克麥田,一般畝施純氮15千克,五氧化二磷5千克,氧化鉀10千克。氮肥基肥占65%,拔節孕穗肥占35%。開花灌漿階段噴施1%~2%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畝60~70千克,噴2~3次。后期防早衰,葉面噴施活性肥。中后期開溝排水,防止濕害。及時防治病蟲草害。
3.加強水分管理,排水防漬沿淮和江淮地區,小麥生長期間降水較多,常形成內澇或漬害,嚴重影響小麥根系的生長發育,造成葉片功能期縮短,青枯逼熟,同時麥田濕度大,加重病蟲草危害,降低小麥產量和品質。整地時應開好麥田一套溝,建立高標準排灌體系,做到一方麥田,兩頭出水,三溝配套,四面脫空,確保雨止田干,防漬害,防早衰。小麥生長期間,若遇干旱,應及時灌溉。
4.防治播種前用"紋霉凈"等藥劑拌種,抽穗期視天氣降雨情況防治赤霉病,后期穗蚜及時防治。返青期根據植保測報及早采用井崗霉素加粉銹靈混噴防治紋枯病。揚花期遇雨注意防治赤霉病,中后期及早查治白粉病和蚜蟲。
5.及時收獲,安全儲藏在收獲脫粒、干燥和儲藏過程中,應避免因機械損傷、霉變、蟲蛀等原因引起的品質下降。
審定情況1997年8月通過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