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采取以控制菌源為基礎,病情監測為依據,改善栽培條件為手段,實施藥劑防治為保障的綜合防治技術。
(1)控制菌源是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基礎。從三年監測結果看,在病區凡是使用未充分腐熟的玉米秸稈的地塊,發病早而重。為此,玉米收獲后,應及時清除田園內外的病殘葉稈,收回集中堆漚,使其充分腐熟,還可采取秸稈氨化以消滅初侵染源。
(2)改進栽培技術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抗本地玉米大、小斑病的豐產良種;第二,要適期播種減輕發病;第三,要實行間套作和寬窄行種植,株數保持5000~6000株/667m2之間,以增強田間通風通光能力,降低田間濕度,從而減輕發病;第四,要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適當增施氮肥減輕病害發生。
(3)加強病情監測。設立多個監測點,指定專人預測預報,掌握兩病分生孢子在大氣中的密度和田間病害發生動態,為大面積防治及時提供信息。
(4)藥劑防治是控制玉米大、小斑病的有力保障。玉米大、小斑病一旦發生,只有采取藥劑防治才能控制其傳播蔓延。三年來,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病葉率達5%時施藥防治為宜,且連續噴施2次。目前采用的藥劑有75%百菌清、70%代森錳鋅。并采取統防、統治示范片,帶動兩病的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