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實行輪作倒茬,改進耕作制度
采取三年或四年輪作制度,三年輪作制度為:玉米(或小麥套種玉米)-花生-玉米(或小麥套種玉米)四年輪作制度為:玉米(或小麥套種玉米)-花生-棉花-玉米(或小麥套種玉米)。長期的連作會引起嚴重的病害及土壤肥力下降,從而導致減產。
二、蓄水保墑綜合措施
(一)秋季淺耕,旱春精細整地保墑一年一茬玉米地塊,秋季淺耕10cm,早春土壤解凍初期要及早進行耙耪,精細整地,達到上虛下實。雨后待地表稍干后及時整地耙糖,根據試驗調查;土壤含水量可提高0.5~3個百分點。
(二)溝施有機肥保墑麥田套種玉米,在土壤解凍后返漿初期,在準備套種玉米的空行上開溝施肥,開溝深度為20~25cm,畝施有機肥2000~2500kg,并及時覆土踩、壓,覆土厚度為10cm左右,使土壤保持上虛下實。施肥后20天調查,0~20cm土壤含水量比對照高1.88~2.57個百分點。
(三)玉米行間覆蓋麥秸稈保墑覆蓋麥秸稈對節水保墑、培肥地力有其重要的作用。多點試驗分析表明:覆蓋麥秸稈一般可使土壤含水量比對照提高18~45個百分點,同時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培肥了地力。對抑制玉米田雜草也有明顯的效果,可達90%以上。鋪施方法:6月底7月初雨季到來之前,在玉米行間覆蓋碎麥秸,每畝300~500kg。
三、選擇抗旱品種
選用抗旱節水型品種對提高旱地玉米產量十分關鍵,是重要的生物措施,試驗表明;旱地玉米品種要求抗病、耐瘠薄、抗早衰、適應性強的品種;目前,以掖單13、唐抗8、唐抗5等品種為宜。
四、配套栽培技術
抗旱栽培技術可以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是穩定增加作物產量的重要手段。旱地玉米栽培技術的綜合研究表明,播期、密度、施肥、化學除草是旱地玉米豐產的四個重要環節,具體措施:
(一)播種期
在當地氣候條件下,玉米播期應避開土壤失墑高峰期,使玉米需水高峰與自然降雨高峰期吻合,是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的關鍵措施。在保證玉米正常成熟的情況下適當晚播,避免卡脖旱。試驗表明:5月20日至6月25日雨后播種較為適宜。根據播期早晚選擇生育期不同的品種,一般6月10日前播種選擇掖單13號等生育期較長的品種,6月10日后選擇唐抗5等生育期較短的品種。
(二)合理密植
密度是栽培水平的綜合體現,受土質、自然降水、施肥水平、種植樣式、光照等多種因素制約。一般畝留苗2500~3000株。緊湊型、生育期較短的玉米取上限,平展型玉米取下限;土壤肥力較高的取的玉米取上限,平展型玉米取下限;土壤肥力較高的取上限,土壤肥力較低的取下限。
(三)化學除草
玉米田雜草主要有馬唐、稗草、馬齒莧。狗尾草、反枝莧等,約占總數的90%以上。即使多次中耕,草荒威脅仍很大。經一次施用化學除草劑,一般可保證不鬧草荒,免去中耕作業,使機械傷苗減少,畝穗數可增加150~300穗。在除草劑的選用上,主要推行配方施藥。據試驗:以每畝用阿特拉津75g加50%乙草胺75g(或48%杜爾75g或48%拉索75g),混合后對水30~50kg噴施效果最佳,可達90%以上。
(四)科學施肥
根據試驗,旱地玉米適宜的施肥量為畝施純氮18~21kg,P2O53.5~5.5kg,K2O5~6kg。
施肥方法,磷鉀肥一次底施,氮肥60%~70%底施,30%~40%追施。重施底肥是增產的重要措施。試驗表明;重施底肥,植株表現壯苗早發,出葉速率快,葉面積大,吐絲期提前2~3天,這就為增加穗粒數,提高千粒重創造了條件,增加了玉米產量。
此外,還應做好病、蟲綜合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