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又稱鉆心蟲、吃心蟲。以幼蟲為害作物。
(1)形態成蟲體長7毫米,翅展15毫米,前翅灰褐或黃褐色,有3條白色波狀橫紋,中部有一深褐色腎形斑,周圍灰白色,后翅灰白色,外緣略褐色。卵長約0.3毫米,橢圓形,扁平,表面有不規則網紋,初產時淡黃色,以后漸現紅色斑點,孵化前橙黃色。幼蟲體長12~14毫米,頭部黑色,體淡黃至黃褐色,體背有5條灰褐色縱紋,生有許多毛瘤及細長剛毛。蛹體長約7毫米,黃褐色,腹部背面5條縱線隱約可見,腹部末端有刺兩對,蛹繭橢圓形,外附有泥土。
(2)生活習性華北地區每年發生3~4代,長江流域每年發生6~7代,以老熟幼蟲在避風向陽的土內、枯枝做成絲囊越冬,少數以蛹越冬,來年春季越冬幼蟲入土6~10厘米深做繭化蛹。成蟲壽命5~7天,夜間活動,飛翔力不強,趨光性差,產卵期2~3天,多散產于菜苗心葉上,卵發育期2~5天。初孵幼蟲潛入葉片表皮下,鉆食葉肉,稍大幼蟲在心葉上吐絲,纏結葉片取食,4~5齡可由心葉或葉柄蛀入莖髓為害,幼蟲可通過爬行和吐絲下墜轉株為害。幼蟲5齡老熟,在菜根附近土中化蛹,蛹期4~19天。
(3)為害癥狀幼蟲是鉆蛀性害蟲,吐絲結網取食幼苗期心葉及葉片,受害苗因生長點被害而停止生長或萎蔫死亡,造成缺苗斷壟,3齡后幼蟲鉆蛀莖髓和根部,形成隧道,受害株枯死或葉片腐爛,傷口易使軟腐病侵入,導致減產。
(4)與環境的關系菜螟喜高溫低濕的環境,幼蟲生長發育適溫24℃左右,相對濕度67%,華北地區8~9月為幼蟲盛發期,為害最重。
(5)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耕翻土地,可消滅一部分表土或枯葉殘株內的越冬幼蟲,減少蟲源。調整播種期,使菜苗3~5片真葉期與菜螟盛發期錯開。適當灌水,增大田間濕度,既可抑制害蟲,又能促進植株生長。2)藥劑防治。菜螟是鉆蛀性害蟲,藥劑防治必須在成蟲盛發期和幼蟲孵化期進行,常用的藥劑有:①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②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③21%滅殺斃乳油4000倍液。④40%菊殺乳油2000~3000倍液。⑤2.5%敵殺死3000~5000倍液。⑥40%綠菜寶乳油1000倍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