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大蒜異常生長現象主要包括大蒜二次生長和洋蔥型大蒜兩種。二次生長現象,也稱為大蒜退化葉再生長現象,俗稱馬尾蒜,是指大蒜在蒜薹露出的同時,蒜薹周圍隨之長出一圈小蒜葉,這些小葉圍著蒜薹長出,而新蒜瓣的生長點沒有任何的萌動現象。這種異常現象使大蒜既不能留種,也不能食用,嚴重降低了大蒜的商品性和經濟效益。
導致大蒜二次生長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選用不適宜本地區種植的大蒜品種;②提前或延遲大蒜播種時間;③播前30天,蒜種貯存環境不適宜;④種植過程中偏施氮、磷肥,鉀肥較為缺乏。
洋蔥型大蒜俗稱面包蒜,收獲前大蒜植株長勢非常健壯,但是蒜頭卻發生了畸形變化,收獲后撥開蒜頭,僅有一層層的蒜皮,無蒜瓣或只有黃豆粒大小的蒜瓣。生產上一旦出現了洋蔥型大蒜,就沒有任何的商品價值及食用價值。
導致洋蔥型大蒜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在種植過程中,過量施用氮、磷、鉀等基肥;②土壤含水量過大;③澆水不及時;
大蒜異常生長現象危害十分嚴重,生產上一旦出現這種現象。就沒有任何的補救措施,因此,在大蒜栽培管理過程中要做好全程控制工作。
選地整地
大蒜種植應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段,其中以土壤肥沃、保水排水性能強、有機質含量在1.71%的壤土或者輕粘壤土種植為好。大蒜喜好冷涼、喜濕怕干,較好的土壤耕層有利于大蒜根系的生長發育。當土壤過于粘重,用手抓土壤極易成團時,可導致洋蔥型大蒜形成。試驗表明,當土壤相對含水量達90%~100%時,可導致26.06%的洋蔥型大蒜形成。為控制大蒜異常現發生,種植大蒜的地塊要早耕翻曬壟,活化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進大蒜根系發展和鱗莖肥大。
播種前應結合整地一次性施足基肥,大蒜是淺根系作物,只有一次性施足基肥,才能充分滿足大蒜對養分的需求,達到控制異常生長的目的。
施用基肥應采用配方施肥方法。秋種時,每畝地施優質圈肥5000公斤、氮肥20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鉀15公斤。需要注意的是:在施肥過程中,如果施用氮肥、磷肥、鉀肥等過量時,會導致洋蔥型大蒜發生,試驗表明,當每畝地氮肥、五氧化二磷的施用量均達到或超過40公斤時,可誘發洋蔥型大蒜的大量出現。
基肥施好后要深翻整地以疏松土壤,在生產中通常采用機器深翻土地的方法,翻耕深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要做到耙平耙細,土壤平整,上松下實,沒有明顯大塊土,達到“齊、松、碎、凈”的標準。
整地的質量至關重要,它直接關系到覆膜質量和保苗效果。如果整地質量差、土塊大、土面不平整,地膜就會覆蓋不嚴,留有很大空隙,這樣不僅促使雜草滋生,而且影響地膜的保濕、保溫效果,導致出苗不齊,引發大蒜異常生長。
翻耕后,根據水源位置確定畦的長短,做成長度為40~50米,寬為1.5~2米的畦。盡量做到寬窄一致、畦面平坦、畦線平直。
精選良種
為保證大蒜的產量和質量,避免大蒜異常現象發生,在播種前要精心篩選種瓣。種瓣的選擇要從蒜頭收獲后在田間就開始進行,從收獲的大蒜植株中選擇單瓣重在5克以上的大直徑蒜頭,葉片無病斑,蒜頭外皮色澤一致,肥大圓整,外層蒜瓣大小均勻的單株留種貯藏,去除帶有傷殘、病斑的蒜瓣及一些過小蒜瓣。
在這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必須選擇適合本地區種植的大蒜品種,因為大蒜二次生長現象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遺傳,若選用不適宜本地區種植的大蒜品種,將會大大促進二次生長現象的發生。
蒜種選好后,要把它放在陰涼通風處進行貯藏,等到快要播種時,須將它進行種瓣處理。
大蒜在我國種植面積比較廣泛,品種也比較齊全,各個地區都有自己適宜的種植品種。但是為保證大蒜的產量和質量,避免大蒜異常現象發生,在播種前要精心篩選種瓣。
種瓣處理
在生產上,一般采用冷藏種蒜的方法處理蒜種,播種前10~15天,把蒜種投入恒溫保鮮庫中,恒溫保鮮庫內的溫度保持在0℃左右,相對濕度一定要保持在60%~75%,以打破種蒜休眠期。若蒜種在空氣相對濕度超過75%的環境中冷藏,大蒜的二次生長現象將會明顯提高。
冷藏期間庫內要保持通風透氣,庫內無其它有毒污染物,以防止蒜瓣霉爛變質。為避免在庫內走動造成污染,如果條件允許,可在庫外另設操作室,利用閉路電視對庫房進行監視管理。
經過冷藏處理,臨近播種前蒜種還需要進行掰瓣,掰瓣工作不要過早,防止干燥失水,影響出苗,方法是剝除蒜的莖盤,去掉蒜瓣外的革質皮。大蒜掰好瓣以后,就可以播種了。
適期播種
大蒜最佳播種期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之間,其中在我國北方地區,大蒜最佳適宜的播種期是國慶節前后各五天,也就是9月25日到10月5日。即使在我國南部大蒜最適宜的播種期,也不要超過10月20日,10月20日以后播種,很容易誘發大蒜二次生長現象。
大蒜播種時,用開溝器按行距17厘米的標準開出播種溝,溝深和溝寬均保持在5厘米左右。開溝要深淺一致、溝線平直,開好溝后,把蒜種均勻撒在溝面上,然后再播入溝中,這種方法既省時又省力,并能靈活掌握播種的進度。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開溝、播種和覆土要求深度一致,以利于蒜苗的正常生長發育,減少大蒜異常現象發生的機率。
大蒜播種要特別注意蒜瓣的插入方式,正常的蒜瓣一般有3個面,背部為1個弧形面,兩側有2個大小基本一致的面,蒜葉片著生的方向與蒜瓣的背腹線垂直。所以放置蒜瓣時要腹背連線與行向平行,按株距把蒜瓣插入土中,微露尖端,這樣蒜瓣的弧形面都朝向同一個方向,有利于增加陽光輻射,從而加速了大蒜的發芽速度,減少異常現象發生的機率。
播種時株距保持在15~16厘米左右,一般每畝地保持在25000株左右。播種過早,由于溫度高,蒜瓣發芽慢,出苗期長,出苗率低,幼苗在冬前生長過旺,抗寒力下降,植株早衰,減弱了蒜鱗莖肥大期的光合作用和養分的積累,使蒜頭變小,導致大蒜二次生長現象出現。播種過晚,越冬時苗小,營養生長期短,積累的養分相對減少,抗寒力下降,容易受凍害,導致蒜頭小、蒜瓣數量減少,同樣也會誘發大蒜二次生長現象。播后覆土1.5~2厘米,然后澆水,要將地塊充分澆足澆透,一株不漏,每畝地澆水100立方米,這樣既滿足大蒜種植的需要,又能控制大蒜異常現象發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