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馬鈴薯――西紅柿――大蒜栽培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光溫資源,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三茬作物都采用早熟栽培方式,提早上市,爭取較好的價格。該模式適宜于近郊區采用。
1、馬鈴薯。選用東農303等早熟品種,12月中下旬播種。播前切塊催芽,用百萬分之十的“920”溶液浸種5―10分鐘,然后均勻地攤放在室內于燥處,每放一層薯種覆蓋一層沙,經5―6天催芽后播種。選擇排水性好,土層深厚肥沃,近年來末種辣椒、茄子、西紅怖、烤煙的土地種植。采用高壟雙行播種,按0.8米寬開溝起壟,即按行距45―50厘米規格開2行播種溝。播種溝(穴)深10―12匣米,按株距25厘米擺種,播后用預先準備好的土雜肥蓋種,然后再取土培壟,壟高18―20厘米、寬50厘米。馬鈴薯對氮肥吸收早,對鉀肥吸收遲,要求基肥占總施肥址的70%,一般每畝施土雜肥或土灰2000―2500公斤、豬牛欄糞1000―1500公斤、碳銨35―40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幼苗出土后追施鉀肥。加強對晚疫病、二十八星瓢蟲、地老虎的防治。注意中耕除草。一般于4月上中旬收獲上市。??
2、西紅柿。選用早粉2號、霞粉等早熟良種。于翌年元月中旬在保護地播種育苗,每畝大田用種量20―25克,苗床面積3平方米左右。苗床基肥主要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適當增施磷肥。4月中下旬馬鈴薯收獲后接茬移栽,移栽前煉苗10―15天,采用高畦定植,并做到窄畦深溝,畦寬1.5米左右,行距一般為40―50厘米,株距23―26厘米,每畝定植5000―6000株。西紅柿每畝施堆肥或腐熟的廄肥3000―400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作基肥,在移栽緩苗時、第一果穗膨大時、第三果穗膨大時分別追施捉苗肥、催果肥、防早衰肥。搞好接枝打權、摘心、疏花和搭架、綁蔓等工作,以改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減少養分消托,增強通風透光,減少病害,并注意防治落花、裂果、病害和“日灼”。西紅柿于5月中下旬到7月底采收。
3、大蒜。8月中旬左石播種,播前分廂、整地,開好“三溝”,一般廂寬3―4米,廂溝寬30厘米,行距20―25厘米,株距7―10匣米,每平方米用種80―100公斤。大蒜淺栽,栽后覆土3―5厘米。大蒜要重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配合施用,畝施豬牛糞1000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栽后勤用稀薄有機肥液淋施。大蒜于翌年的1―3月份收獲上市。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