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癥狀:又名細菌性枯萎病、青巢病。春番茄5~6月、夏秋番茄8~11月為發病盛期。苗期開始染病,一般初果后發病嚴重。發病初期,頂端葉片白天萎蔫下垂,傍晚恢復,晴天氣溫高時,病株2~3天內便全株凋萎死亡,而植株仍保持綠色,故稱青枯病。染病植株的莖下部表皮粗糙,易萌發不定根,根頸部橫切面可見維管束變成褐色,髓部變褐腐爛,輕輕擠壓有污濁菌液溢出。
2.防治方法:選擇抗病品種。
實行輪作。與非茄科作物輪作5年以上,最好實行水旱輪作。
加強栽培管理。應選擇地勢高、排水良好、沒有種過茄科作物的田塊種植。海邊鹽堿地或新墾山坡地,青枯病較少發生。整地深溝高畦,以利于排水。偏酸性土壤在整地時每畝撒施石灰150~200千克,并立即翻入土中,可調節土壤酸堿度,抑制病菌生長。農事耕作時,注意不要傷根。
藥劑防治。田間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并將根系周圍土壤搬走,病穴及周圍撒施石灰,或灌注2%的福爾馬林溶液,或20%的石灰水,封鎖病區以防病菌蔓延。此外,可用200毫克/升的鏈霉素噴淋根頸部,每7~10天1次,連續3~4次。也可用1:1:150倍波爾多液,或30%氧氯化銅800倍液,或膠氨銅250~300倍液灌根,每7~10天1次,發病前則可用70%DT或DT米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每7~10天噴根頸周圍1次,連續4次以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