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黃瓜疫病俗稱死藤、死秧、軟胯子、掐脖子,20世紀70年代初上升為黃瓜的主要病害,給生產造成損失。全國各地都有發生,南方的春黃瓜、北方的秋黃瓜受害較重。武漢郊區及長江中下游地區,露地春黃瓜疫病于5月盛發,溫室、大棚黃瓜3月下旬即可受害。本病流行性強,年度間病情差異大。除黃瓜外,該病菌還為害冬瓜、瓠瓜、菜瓜、葫蘆及冷食瓜中的西瓜、甜瓜與哈密瓜等。
1癥狀識別
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以根頸部及藤受害后對生產的影響最大。根頸及藤被侵,初暗綠色水漬狀,繼而縊縮變細,僅病部以上萎蔫死亡。常在節處發病,亦可幾個相鄰的節同時發病,相連如串狀,田間節間染病極為少見。剖開發病根頸或病藤,維管束不變色。葉柄、卷須被害,癥狀與藤相似。葉片受侵,初為白綠色稍凹陷的小圓斑,多雨及潮濕情況下很快擴展為暗綠色、水漬狀,邊緣不明顯的不規則大斑,病斑中部淺黃褐至灰褐色,病部易腐爛。天氣干燥時病斑青白色至淡褐色,易破碎。根瓜著地部位最易發病,初為暗綠色、水漬狀凹陷的圓斑,很快擴展為近圓形或不定形大斑,濕度大時生稀疏或致密的短絨狀灰白色霉層,很快致瓜條具腥臭味腐爛。花被害后呈水漬狀凋萎。以上發病部位的病健組織邊緣均不明顯。
2病原菌
國內報道有5種疫霉屬真菌均可引致發病,一般認為主要以甜瓜疫霉菌侵染引起。病部著生的灰白色霉,即病原菌的菌絲體和孢子囊。
3發病條件與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厚垣孢子和卵孢子在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借風、雨、灌溉水傳播蔓延。病菌生長最適溫度為29℃,最低溫度8~9℃,最高溫度38~39℃,生長適溫22.5~32.8℃,45.5℃下10min可導致病菌的致病性喪失。
降雨或土壤濕度適合發病時,日平均氣溫達16℃,即可出現病株,當日平均氣溫穩定的通過19℃時,病情發展快,有可能引起疫病的流行。出現中心病株后,溫度總能滿足要求,因而降雨就成為黃瓜疫病流行與否的決定因素。不同年份病害的流行程度和當年的降雨情況緊密相關,凡雨季來得早,雨日多,降水量大的年份常早發病、普遍而重。若降雨頻繁,病害易于流行。在武漢,一般露地春黃瓜疫病中心病株出現于4月下旬中期,并伴隨著5月的中到大雨,病情急劇上升,6月初以后病勢發展趨于平緩。
凡平畦淺溝,地勢低洼,溝渠不暢,重茬,土質粘重的田塊及灌水不當(雨前灌水,灌水過多,大水漫灌),偏施氮肥,不及時防治等不當的農事操作都能導致疫病的加重或猖獗。保護地中若澆水多導致高濕,以及棚膜漏雨處發病也常重。
黃瓜不同品種間存在較明顯的抗病性差異,武漢農家品種一串連、青魚膽屬中抗類型,未發現免疫品種。黃瓜植株個體發育過程中抗病性的變化,和階段年齡無關,與生理年齡緊密相關,其隨著生理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如是,雖然植株的幼嫩部分是感病的,但由于疫病的初侵染源、傳播方式、降雨情況及黃瓜植株免疫性的變化,以及在日平均氣溫低于16℃時,往往不造成危害,因此武漢郊區露地春黃瓜防治疫病的關鍵時期為3~4片真葉至始瓜期。
4防治方法
4.1選地、輪作與播種
①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方便的地塊,在有條件的地方選用砂質壤土種植黃瓜。
②病害嚴重的地塊,與非瓜類作物實行4年輪作。春黃瓜采用地膜覆蓋栽培,以阻擋土中病菌濺附到植株上,減少侵染機會。
③露地栽培中的津雜3號、4號,中農1101,湘黃瓜4號、5號,京旭2號等。保護地栽培中的中農5號,長春密刺等均較抗病,宜因地制宜選用。
④利用云南黑籽南瓜的抗病性,以其作砧木與黃瓜嫁接,可防基腐型疫病(根頸部位發病)及枯萎病。
4.2加強田間管理
①深溝窄畦,“三溝”配套,及時中耕清溝,加強雨季防澇排漬。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濾,雨住溝干。
②需要時進行浸灌,嚴禁大水漫灌。關注天氣預報,避免雨前中耕、灌水。
③及時清除病殘體,攜出田外深埋,以減少侵染。
④采用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施足底肥,及時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4.3藥劑防治
發病始期開始施藥。藥劑可用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9%錳鋅?烯酰可濕性粉劑(或69%水分散粒劑)600~700倍液、70%錳鋅?乙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600~700倍液、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8%波?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進行噴霧。
施藥間隔7~10天,視病情決定施藥次數。在前期噴藥時宜注意植株根頸部并適當顧及地面;關注天氣預報,在雨前噴藥,在藥前清除病殘體并妥善處理,是提高藥劑防治效果的關鍵。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