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品種特性
浙大茭白品種是由原浙茭2號馴化選育而成,屬于夏秋兩熟的中熟品種,是本市主栽品種之一。夏栽,當年以發棵分蘗生產秋茭,第二年以墩苗為主生產夏茭,整個大田生育周期為一年。該品種株高2米左右,葉寬3.5-4厘米,分蘗性較強,抗逆性好,茭體成紡綞形,茭肉長18厘米左右,橫徑4厘米左右,單茭重90-120克,其外觀潔白光滑,質地細嫩,營養豐富。該品種也適宜于設施栽培與窩泥栽培,達到既能提前夏茭上市時間,又能提高茭白的品質與產量之目的。
二、產量目標
秋茭:1500公斤
夏茭:2500公斤
三、采茭要求
茭白長成似蜂腰狀,茭白微露白1-1.5厘米,即為采茭適期。秋茭早期采收,2-3天一次,后期氣溫低,茭白老化慢,可以4-5天采收一次。夏茭采收時,氣溫高,茭白老化快易發青,一般隔天采收。
四、主要栽培技術
(一)秧田期
寄秧時間:3月下旬至清明前后。
寄秧規格:采用寬窄行,寬行為80厘米,窄行為60厘米,窄行雙行種植,株距為40厘米,每穴1-2苗,用快刀將母株分開,畝插2380叢。
秧田與大田比:1:8。
種苗要求:株形整齊,上年孕茭率高,分蘗節位低,沒有雄、灰茭,并且采茭時間都較為一致的墩苗作為種苗。
基肥:寄秧前1-2天,畝施碳銨3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
追肥三次:第一次寄秧后15天左右,畝施碳氨30公斤、氯化鉀10公斤;第二次5月5日左右,畝施復合肥30公斤;第三次起身肥,在移栽前5-6天,畝施尿素5-8公斤。
水漿管理:薄水寄秧,深水返青,淺水促蘗。
田間管理:寄秧后15天左右,結合施肥,進行耕田除草一次,5月5日前后,結合施肥再耘田除草一次,同時去除長勢過旺或過弱的變異株。
(二)秋茭生長期
移栽時間:6月下旬至7月5日前,前作是早稻輪作的移栽時間可以推遲到8月1日前。
種植規格:采用寬窄行,寬行為100厘米,窄行為80厘米,窄行雙行種植,株行距為50厘米,畝插密度1500叢,每叢1-2本。
種苗要求:種苗田及時去除生長過旺、過弱或特別嫩綠、整齊度不好的茭墩。
移植時及時剪去上部葉片,留莖葉高度30-40厘米,選擇陰天或晴天下午4時后移植。
基肥:畝施腐熟的有機肥1000-1200公斤或茭白專用有機肥120公斤,不能用化肥作為基肥。
追肥:栽后10-12天,畝施碳銨、過磷酸鈣各30公斤;第二次追肥在前次施肥后的15-20天,畝施俄產復合肥30-50公斤或其他相應肥料;第三次,在8月底至9月初,畝施碳銨50公斤、過磷酸鈣各20公斤;第四次,當3-5%的茭白采收后,視葉色巧施催茭肥,一般畝施15-20公斤,葉色濃綠的田塊可以不施。
水漿管理:一般按淺―深―淺―露―深―淺的原則進行:插苗時淺水;插后深水返青;淺水促蘗;8月下旬至9月初茭白封行前,進行露地擱田,控制無效分蘗,增加土壤的通氣性;孕茭時深水護茭,但灌水深度不超過茭白眼;采茭結束后淺水活根,促進茭白地上部的營養回流至地下部。
田間管理:叢定植成活后開始至封行前,每隔15天左右耕田除草一次,一般進行2-3次。第一次靠近根旁,以后逐次選離6-7厘米,以免傷根。第一次耘田除草時,可結合施肥、補缺,同時摘除抱莖的枯鞘葉,促進茭白早發。
去雜去劣:10月中下旬采茭時,注意有雄茭、灰茭及變異株的茭墩,并做好標記,以便冬季掘出提純茭白種性。
(三)夏茭生長期
12月上旬氣溫降到5°C以下時茭白植株自然枯萎,12月下旬至1月初可以根據田塊情況齊泥割平老茭墩,并及時掘出雄茭墩與灰茭墩,保持田平、濕潤、不開裂。
1月底至立春前施足施好夏茭基肥,每畝施有機肥1000公斤加碳銨、過磷酸鈣各20公斤,并灌薄水,以提高土溫,促進茭白短縮莖與地下匍匐莖芽萌發。
2月底3月初視苗情施好苗肥,每畝施尿素10―12公斤或相應的肥料。
3月中旬施好分蘗肥,每畝施俄產復合肥30公斤左右,如苗肥少,可適當多施。
3月下旬至4月初選擇種苗田的墩苗進行寄秧育苗。方法一:掘出老茭墩1/2的苗作為新棵茭白的種苗,每墩留下20苗左右生產夏茭;方法二:建立專門的種苗田,整墩掘出作為新棵茭白的種苗。
刪苗疏茭墩及壅根:清明至谷雨期間,老茭墩根莖密集,分莖擁擠,當苗高33厘米時進行疏苗,將細小密集的弱苗刪去,每墩留強壯苗30根左右,同時在茭墩根基壓泥壅根使分蘗散開,改善茭白個體營養狀況。
長桿肥:刪苗后,畝施俄產復合肥30-50公斤或相應的肥料。
催茭肥:當茭白始產茭時,如葉色明顯落黃,可畝施碳銨15-20公斤,葉色濃綠的田塊可以不施。
水漿管理:2-4月份要求淺水勤灌,出苗后如遇寒潮應深水護苗;4月下旬至5月份,茭白長桿時保持水層5至10厘米;5月中下旬茭白孕茭后深水護茭,一般保持水層20厘米左右。
耘田除草:結合施肥、刪苗,耘田除草2-3次。
6月中下旬茭白收完后,翻耕,注意輪作,一般茭白種植2年后輪作一次,最好水旱輪作,也可以與水稻輪作。切忌再留秋茭,否則基本無收。
五、無公害綜防措施
(一)秧田期
寄秧田應遠離有污染的工廠及公路兩旁。田塊要求地勢平整,肥沃、富含有有機質,同時保肥保水性強。寄秧時要求田塊平整,田中無雜草。
4月上旬后重點做好鍬額夜蛾、二化螟與大螟為主的蟲害防治:鍬額夜蛾、二化螟藥劑可選用5%銳勁特或1.1%綠浪各1000倍液防治;防治大螟兼治二化螟和長綠飛虱藥劑要選用18%蟲殺手水劑半斤加10%吡蟲啉粉劑45克加水45公斤防治。
(二)秋茭生長期
茭白種植田塊應選擇土壤耕作層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高、灌排方便,并無工業“三廢”污染,且上年未栽種茭白的田塊。
據病蟲測報防好病蟲害:二化螟、長綠飛虱可用5%銳勁特或1.1%綠浪各1000倍液防治。大螟可用18%蟲殺手200倍液加10%吡蟲啉1000倍液防治,并兼治長綠飛虱、二化螟;福壽螺通過茭白田套養中華鱉解決;銹病、胡麻斑病、紋枯病可分別使用15%三唑酮1000倍液,50%撲海因1000倍液、5%井岡霉素500倍液防治,三唑酮只準在苗蘗期防治一次,禁止在孕茭期使用。72%杜邦克露700倍液,對茭白銹病、胡麻斑病都有較好防效,可交替使用。
茭白主產區推廣應用抗病良種+輪作+促早栽培+測土配方施肥+茭鴨共育(福壽螺發生地區套養中華鱉)+性誘劑+生物農藥+茭白草綜合利用的無害化生產關鍵集成技術,做到不用或很少使用化學農藥,就能有效控制茭白病、蟲、草害。
(三)夏茭生長期
12月下旬至1月初割平茭墩后,要及時清理茭白草殘體,另行燒毀,不能在田中燒,以免影響茭白地下莖的正常生長,也可以邊割邊踩入田中,用泥覆蓋作為有機肥料。同時還要清除田塍雜草,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基數。
夏茭主要病蟲害是鍬額夜蛾、二化螟,四月上旬開始應做好防治:二化螟可以通過性誘劑連片防治解決;鍬額夜蛾可用5%銳勁特或1.1%綠浪各1000倍液防治,并兼治二化螟,注意不少于7天的采茭安全間隔期。其他突發性病蟲害可根據病蟲情報要求做好相應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