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該品種由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長沙市芙蓉區馬坡嶺,郵編:410125)培育,2007年2月通過湖南省種:子管理站品種登記。
特征特性:春帥為早熟品種,播種至開始采收75天左右;植株蔓生,生長勢中等,分枝力強,節間較短,蔓長3.5m左右,主、側蔓均可結瓜,第1雌花節位為第10~12節;果實長圓筒形,果皮白色,半突瘤,果長28~30cm,橫徑50m,肉厚0.85cm,味苦,單果重400g左右,產量為3400kg/667平方米。對白粉病和疫病有較強抗性,適于長江流域早春露地和保護地栽。
栽培要點:①育苗。長沙地區早春保護地栽培2月中旬播種,早春露地栽培3月上、中旬播種,秋延后栽培5月中旬播種。采用溫湯浸種,浸泡4~5小時后置于30℃的恒溫箱中催芽,待種子破嘴后播于苗床中,覆膜保溫、保濕,當有2片真葉露出時將幼苗分苗到營養缽中。②定植。選擇土層深厚、肥沃向陽的地塊種植,每667平方米施腐熟農家肥1500kg、復合肥100kg、餅肥100kg做基肥,幼苗4~5片真葉時按株距、行距為350m×180cm定植,采用地膜覆蓋栽培,及時引蔓,摘除側蔓,開花坐果后及時追肥,雌花開放后18天即可采收。注意防治白粉病、疫病、蚜蟲、瓜實蠅、瓜絹螟等病蟲害。
早優
該品種由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廣東省廣州市新港東路151號,郵編:510308)選育。
特征特性:早優苦瓜早熟性好,播種至初收春季68天、秋季53天,生勢較強,主蔓結瓜多,春、秋季第1雌花節位分別為13.5節和15.1節,瓜長圓錐形,皮色油綠、條瘤狀,肉質脆,苦味適中;瓜長27~30cm,直徑5.5~6.5cm,肉厚1~1.1cm,瓜中等大,單瓜重330~360g,產量為3000~4000kg/667平方米。耐裂果,抗白粉病,易感枯萎病:霜霉病、炭疽病和疫病發生輕,耐熱性、耐寒性和耐澇性強,適合在華南地區推廣種植。
栽培要點:①播種、定植。在廣州地區露地栽培,一般于3~8月用營養缽育苗或露地直播,播前在常溫下浸種8~12小時,再在30~32℃下催芽,播后覆1層碎土,覆土不宜過厚。選擇土層深厚、保水保肥性好的壤土種植。②施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雞糞1000kg、復合肥20kg做基肥。定植后每隔7~10天追肥1次,生長前期適當追施稀薄肥水,結果期每次每667平方米追施復合肥20kg及氯化鉀和尿素各5kg。③引蔓整枝。苗長40~50cm時引蔓上架,初花期前摘除側蔓,主蔓1m以下只選留1~2條粗壯的側蔓開花結果,除去其余側蔓,并經常整蔓,摘去弱枝,留下強枝。④病蟲害防治。選用硫磺制劑、福星、阿米西達等藥劑防治白粉病;用瓜枯寧、苯菌靈、多菌靈、甲基立枯磷乳油等藥劑防治枯萎病;用敵百蟲、敵敵畏、滅殺斃等藥劑防治瓜實蠅;瓜絹螟幼蟲盛發期可選用銳勁特、殺螟松、馬拉硫磷等藥劑防治。
熱研一號
該品種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海南省儋州市寶島新村,郵編:571737)針對我國熱帶、亞熱帶高溫、高濕的氣候特點育成的一代雜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為中熟品種,從開花至采收15天左右。植株生長旺盛,分枝性較強,第1雌花著生節位9~23節,果實長圓錐形,皮色深綠有光澤,縱徑25~32cm,橫徑6.5~7.5cm,肉厚1.4cm,肉質甘脆,味微苦。種子扁平,呈龜甲狀,褐色,千粒重150~160g,單果重400~500g,產量為3500kg/667平方米。耐熱性較強,高抗白粉病,中抗疫病、枯萎病,果實耐貯運。適合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種植。
栽培要點:海南地區于9月至翌年3月播種,苗齡為15~20天時定植大田。結合整地,每667平方米大田施有機肥3000~4000kg、復合肥30~40kg、過磷酸鈣20kg做基肥。采用棚架栽培,棚高2m,按株、行距0.7m×(1~1.2)m定植,每667平方米栽800~1200株。采收期每10~15天追施復合肥1次,每株施10~15g,施肥后灌水。注意除去1m以下全部側蔓。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