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江蘇東臺市位于黃海之濱,為國家級無公害蔬菜出口示范基地縣(市)之一,“怡豐”牌青椒通過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證。該市常年雙大棚青椒栽培面積穩定在6700公頃以上,青椒定植期11月,比單大棚栽培提前80天左右,雙大棚冬季棚內溫度比單大棚高5℃左右,青椒上市期3月初,提早40~50天,產品銷往上海、南京、蘇州等大中城市,667平方米收入9000多元,比單大棚栽培增收2300元以上。現將其配套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選擇適銷對路品種
要求選擇耐低溫、耐弱光、抗病、高產、商品性好的品種。目前東臺地區主栽品種如下。
①洛椒98A河南省洛陽市誠研辣椒研究所育成。主莖第7~9節現蕾,前期座果率高,果實膨大速度快、果實粗牛角形,微辣,果長16~20cm,肩徑4.5~5.5cm,肉厚0.3~0.35cm,單果重80~100g,大果160g以上,平均單果比洛椒4號重10~20g,增長20%~30%。
②洛椒特大301河南省洛陽市誠研辣椒研究所育成。主莖8~10節時坐果,果實粗牛角形,微辣,一般果長16~22cm,果粗4~6cm,單果重130~180g,連續坐果能力強,坐果集中,果實膨大速度快,抗疫病、炭疽病、根腐病。
③中農3號中國農科院選育。早熟,抗病性強,連續坐果力強,果實粗牛角形,微辣,果長20~26cm,果粗5.5~6cm,單果重150~250g。
④蘇椒5號江蘇省農科院蔬菜所選育。植株節間短,分枝性強,早期結果多,連續結果性強,果實膨大速度快,前期產量高,果長11cm,果肩寬4.5~5.5cm,平均單果重50~55g,微辣,皮薄質嫩,抗黃瓜花葉病毒病、耐疫病、耐低溫、耐弱光能力強,適合大棚早熟栽培。
⑤海豐37北京海淀區海花公司育成。主莖7~9節顯蕾,果實粗牛角形,微辣,果長18~24cm,果徑5cm,單果重120~180g,連續3年種植,表現耐低溫弱光,適合春提早大棚栽培。
2采用輕基質穴盤育苗
一般每667平方米大田需準備70孔塑料穴盤60~70張,購東臺市生產的田糧牌有機幼苗基質(有機質含量≥30%,重16.5±0.5kg,50L/袋)6~7袋,備種子40~50g。播種時間為10月上中旬。其育苗技術要點如下。
①拌料將1袋育苗基質噴水5~6kg,攪拌均勻,以基質手握成團不滴水、落地即散為宜。
②裝盤將拌好的基質裝入穴盤中,稍加振搖讓基質填實,再用刮板從穴盤的一方刮向另一方,使每個孔穴中都平整填滿基質。
③壓穴以利于將種子插入其中,方法是將4~5張疊在一起的穴盤,覆蓋到裝滿基質的穴盤上,輕輕用力向下擠壓即可。
④播種播種前曬種1~2天,去除破籽、秕籽及雜質。播種時將種子點在壓好穴的盤中,每穴播種1~2粒,避免漏播。
⑤蓋種播種后用原配制好含水的基質覆蓋穴盤內種子,用刮板從穴盤一方刮向另一方,去掉多余的基質,小孔穴整平即可。
⑥布盤大棚內苗床要平整,畦面鋪一層地膜,然后排放已播種的穴盤,雙盤排列,寬1.1m左右,長度不限。
⑦補水用小孔眼噴壺噴灑30%苗菌敵1000倍液,將基質噴濕透,然后在穴盤上覆蓋地膜,并關閉大棚增溫保濕,促進出苗。
⑧苗床管理出苗前棚溫保持28~32℃,70%幼苗頂出基質時揭開地膜,適當補水,確保齊苗、全苗,全苗后保持白天22~25℃,夜間18~20℃。苗床基質發白時適量補水,并注意噴灑75%百菌清600~800倍液+10%吡蟲啉1500倍液,防治苗期病蟲害。
3精細整地,施足基肥
選擇2~3,年內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沙壤土栽培青椒,要求重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一般定植前15~20天(11月上旬)每667平方米基施腐熟雞糞1~2t或菜籽餅150~200kg,45%三元復合肥50kg加硫酸鉀15~20kg,一般將肥料的2/3施人耕耙,1/3施入定植行間。注意肥土混合均勻。
4雙大棚搭建方法
雙大棚為南北走向,11月中旬應用青竹(直徑3cm)搭棚,竹子入土深度30~40cm,間距1m。內層大棚寬度4.5m,頂膜5m寬,裙膜1m寬;外層大棚寬度5m,頂膜寬6m,裙膜寬1m;內外大棚頂層農膜間距20~25cm、底邊農膜間距15~20cm,大棚頂高1.6~1.8m,長度100~150m。每667平方米選用96%金都爾40~50ml對水40kg噴灑畦面,防除雜草,然后覆蓋地膜。與此同時,健全四周水系。
5合理密植
11月下旬定植,苗齡50~60天,一般行距45~50cm、株距30~35cm,667平方米栽4000穴。蘇椒5號雙株定植。定植后澆足底水,封好定植孔,并在畦面搭建小拱棚,閉棚增溫,形成4膜覆蓋。
6加強田間管理
①溫度調節一般定植后5~6天,白天不通風或少通風,促進緩苗,保持白天棚內氣溫30℃左右;緩苗后,應及時通風散濕,前期上午棚內氣溫上升到25℃時開始放風,下午降到25℃時閉棚,白天棚內氣溫掌握在25~30℃,夜間不低于13℃。越冬期間,注意防風災、雪災、凍害。特別是天氣預報外界夜溫極端值降到零下8℃,則要認真檢查大棚四周,不能漏風,夜間在小拱棚上增加一層舊薄膜或遮陽網防寒。立春后氣溫回升,進入開花結果期,白天最高溫度不超過35℃,夜晚不低于15℃;3月底4月初撤去小棚,4月下旬撤去內層大棚。大棚外界氣溫穩定在18℃以上時,保留頂膜,撤去裙膜,晝夜通風。
②及時整枝為減少養分消耗,防止徒長,門椒采收前,應及時打掉門椒以下部位的側枝和腋芽,生長中后期剪去下部部分側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③肥水管理門椒采收前不追肥不澆水。門椒采收后,根據長勢,每采收1~2次,適當進行根外葉面追肥1次,通常采用0.5%尿素+0.3%磷酸二氫鉀混合液或愛多收5000倍液或惠滿豐800倍液噴霧。開花結果盛期,在青椒行間每667平方米穴施45%硫酸鉀復合肥20~25kg+尿素10kg。遇到持續高溫干旱天氣,及時引水抗旱;有條件的農戶在青椒行間應用地膜下軟管滴灌,節本增效,降低濕度和防止土壤次生鹽漬化。
④綜合治理病蟲害重點抓好灰霉病、菌核病、褐斑病、蚜蟲、煙粉虱、茶黃螨的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發病后易出現落花落果爛枝現象,可選用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40%施佳樂600~800倍液噴霧防治,也可選用15%腐霉利煙劑250~300g/667平方米于傍晚閉棚熏蒸(注意小棚內不能使用,否則易產生藥害)。選用40%福星乳油5000倍液或75%百菌清粉劑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粉劑800倍液防治褐斑病。
對于煙粉虱、蚜蟲,可以選用70%寶貴水分散粒劑(吡蟲啉)5000倍液+0.5%蟲螨立克1000倍液,均勻噴霧,做到下抄上蓋防治;也可用異丙威煙劑250g/667平方米熏蒸。此外生產實踐表明,及時摘除門椒以下老葉,帶出大棚外集中處理,可降低煙粉虱越冬蟲卵量90%以上。3~4月茶黃螨為害青椒后幼葉葉緣下卷,背面呈褐色油漬狀,嚴重時頂芽干枯,易與病毒病混淆,應及時選用15%掃螨凈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
7采收
一般青椒花謝后15~20天即可采收。雙層大棚栽培青椒,門椒坐果期間正值隆冬,氣溫偏低,易形成僵果,應及早摘除。對椒上市期一般在3月上旬。青椒采收期為3~7月,采收后用網袋裝運銷售。一般7月下旬拉秧,667平方米產量6000kg以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