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在過去40年,當黃豆蛋白產品全球性地急遽增加的同時,也大大地增加黃豆油的產量,然而有關黃豆油取代水產動物飼料中動物油的報告則相對較少。飼料中的油脂是生化能量和脂肪酸的來源,雖然黃豆油對水產動物而言,其脂肪酸的組成不平衡,但仍是能量的優秀來源。雖然黃豆油含有大量的單雙不飽和脂肪酸,但是缺乏很多種海水魚所需要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因此需要大量地補充這些必需脂肪酸。Tucker等人探討黃豆油和鯡魚油(menhadenoil)對紅鼓幼苗(Sciaenopsocellatus)成長的影響,發現黃豆油取代少量的魚油對試驗魚的成長沒有影響;然而當黃豆油大量地取代魚油,會阻礙試驗魚的成長,其原因為黃豆油缺乏必需脂肪酸。在此試驗中,有趣的是,投喂黃豆油的試驗魚,其存活率明顯地高于投喂魚油的試驗魚。使用黃豆油的海水魚類飼料中,有幾個方面需加以改善,其中之一為黃豆油的脂肪酸含量,其他方面包括黃豆油對攝食率的影響(魚油較黃豆油的嗜口性為佳)和黃豆油對產品品質的影響(飼料的油脂種類會影響飼料的口感、味道和成品保存的期限)。
其他促進黃豆產品利用的研究成果
美國黃豆協會已經資助很多的研究工作(尤其在東亞),探討黃豆蛋白產品取代非鮭鱒海水魚類飼料中魚粉的有效性,這些已被研究的種類包括日本海鱸(Lateolabrax農aponicus),鰹魚(Tra鄄chinotusovatus),黃花魚(Pseudosciaenacrocea),紅鼓(Sciaenopsocellata),青石斑(Epinephelusawoara)和黑鰭海鯛(A鄄canthopagrussp.)。美國黃豆協會已經開發應用在不同方面的黃豆蛋白產品,包括幼魚飼料、成魚飼料和從鮮魚轉換至人工配制的飼料,這些飼料被這些魚種的接受度很高。
結論
源自黃豆的產品是多種重要非鮭鱒海水魚飼料中優秀的原料,其重要的原因為含有高量的蛋白質和適當的氨基酸組成、價格低廉、容易制成飼料和低含量的抗營養成分(當適當制備時)。當使用黃豆蛋白產品作為魚類飼料的原料時,有幾個重要的事項需要考慮:抗營養成分去除的程度,對某些魚種的低嗜口性和低甲硫氨酸含量(也可能為離胺酸)。這些問題可以用下列幾個適當的制作過程來克服:調配營養均衡的原料成分,添加適當的補充物(誘引劑、氨基酸等)。黃豆產品的高蛋白質含量,低價格和高利用性,使得它們已成為部分取代或完全取代魚類飼料中魚粉的理想原料。
未來的研究方向
為了促使黃豆產品更充分地使用于魚類飼料中,有關黃豆產品作為魚類飼料原料的研究必須持續地進行。大部分可養殖的海水性魚類為肉食性,因此其對植物性蛋白營養和嗜口性的要求較雜食性和草食性魚類為高。這個問題可從兩個方面來探討,一為改善目前產品的利用性,一為發展適合水產養殖的新黃豆產品。開發降低生產此原料費用的技術,當然可以增加其利用性。下面有幾個研究方向可增加黃豆產品在魚類飼料中的利用性而改善整個養殖業的投資:
1.調配特定魚種飼料的氨基酸組成,這方面需要更多有關海水魚各種氨基酸需求的信息,尤其是黃豆產品所缺乏的氨基酸,如甲硫氨酸。
2.黃豆粉中植酸能與特定的礦物質結合,會限制黃豆產品的利用性,發展可克服植酸的飼料(如補充礦物質和添加植酸酶等)。
3.選擇性地去除特定化合物,開發嗜口性較佳的新黃豆蛋白產品。
4.培育具有甲硫氨酸含量較高的新品系黃豆(或相關的氨基酸,如半胱氨酸(cysteine))或降低植酸的含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