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發生為害情況
荔枝病蟲害是荔枝優質高產的主要障礙,其發生特點是種類多、發生量大、為害時間長。近年來,由于在荔枝栽培管理上存在偏施氮肥,采果后不及時修剪、濫用農藥等,致使荔枝生長過盛,不通風透光,果園內天敵銳減,多種病蟲為害逐年加重,部分次要害蟲上升為害,尤其是發生普遍,為害嚴重的荔枝椿象、蒂蛀蟲和霜疫霉病對荔枝優質高產影響較大。根據1997年7月廣州地區4縣(市)、4鎮、12個點的調查,荔枝蒂蛀蟲為害果實造成蟲蛀果率7.2%,高的達38.6%;霜疫霉病造成爛果率12.6%,高的達42.92%。此外,荔枝癭蚊、癭螨、卷葉蟲等也常常暴發為害。因此,抓好荔枝病蟲防治是奪取荔枝優質高產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措施。
2.主要病蟲發生規律
1荔枝椿象(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是荔枝、龍眼的主要害蟲,其成蟲、若蟲刺吸荔枝、龍眼的幼芽、嫩梢、花、果的汁液,同時放射臭液使嫩葉、花蕊及果實有的傷狀,變黃褐色,造成落花、落果、葉片枯萎,對產量影響極大。
該蟲以成蟲集中于向陽和茂密的枝條葉背上越冬。翌年早春溫度回升后,開始活動取食,并交尾產卵。每雌蟲一生可產卵5~6次,每次1塊。成蟲產卵期從3月中旬開始至10月上旬,以4、5月間產卵最盛。卵期長短與溫度關系密切。據廣東省農科院果樹所資料:3月中旬平均氣溫18℃左右時,卵期為20~25d; 4月上旬平均氣溫20℃時,卵期為17~19d; 4月中旬平均氣溫22 ℃時,卵期7~12 d。初孵若蟲有群集性,數小時后即分散為害。廣州地區一般每年4~5月為若蟲為害高峰期,這時正值荔枝花期和幼果發育期,常因受害引起落花落果。6月后若蟲漸發育為成蟲,這時新成蟲相繼出現,老成蟲陸續死亡。7~8月間大部分為新成蟲,但不交尾產卵,翌年3月上中旬性器官成熟,又未大量產卵時為用藥防治適期,殺死成蟲,防止產卵為害。
2蒂蛀蟲(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荔枝、龍眼的主要至果害蟲。該蟲以幼蟲鉆蛀荔枝、龍眼的果實、花穗、新梢和嫩葉,特別是果實,造成落果,蟲蛀果,降低產量和質量。
據從化市觀察,該蟲世代重疊,第一代成蟲發生期為4月中、下旬,各代歷期22~28 d。以第三、四代成蟲產卵在果實上孵化后的幼蟲為害中遲熟荔枝為重。11月中、下旬以第九或第十代蟲在荔枝冬枝梢、嫩葉和早熟種花穗上越冬。
據觀察,該蟲發生量與食料、天氣有關。一般早春溫度偏高,雨水較少的年份發生量大,為害重。年中數量變動以第五代為多發型。第一、二代發生量較少,果園中很難發現蟲蛹。6月上中旬種群數量開始增加,7月中、下旬,果園中發生量最大。8、9月份荔枝秋梢抽發期發生量仍然不少,10月下旬以后數量逐漸下降。其發生環境,一般以河涌附近、地勢低洼、濕度較大的果園發生較重。以中、遲熟品種上發生較重。1987年從化市荔枝園該蟲大發生,果實蟲蛀率平均為32%。
3荔枝霜疫霉病(Peronophythora litchi Chen.)是荔枝發生最重的病言之一。該病主要為害荔枝嫩梢、花穗和果實,造成落花、落果、爛果,在采下的果實中,病果率達10%左右,在運輸期間,此病繼續發展,嚴重影響荔枝產量和鮮果的貯存和外銷。①癥狀:荔枝嫩梢、葉片受害初呈褐色小斑點,后擴大成為淡黃綠色不規則形病斑,最后干枯死亡。花穗受害初期只見小量花朵變為褐色,或花穗小枝梗褐色,隨后迅速擴展,使整個花穗變為褐色,干枯死亡。嚴重時造成整枝失收。果實多自果蒂開始發病,受害初期,果枝表面出現黑褐色不規則病斑,后擴大至全果變為黑色,果肉腐爛成漿,帶有酒酸味,并有黃褐色汁液流出,在發病中后期,病部表面產生白色霜霉狀物。②發病規律:本病的病原屬鞭毛菌,以卵孢子和菌絲體在病葉、病果和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萌發產生孢子羹,成為初次侵染來源。孢子翼借風雨傳播,遇水濕卵孢子萌發,產生游動孢子或直接產生芽管侵入,不斷重復侵染。
該病發生與空氣濕度關系密切。廣州地區4~6月是多雨季節,荔枝正值開花結果期,利于病菌的繁殖、入侵,往往導致病害大流行。果實成熟時,如遇陰雨連綿,久雨不晴天氣,病害發生嚴重。造成惆花、爛果和落果。果園地勢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枝葉茂盛,落果多,通風透光差的果園發病重。一般以早。中熟品種發病較重,遲熟品種發病較輕。如1997年廣州地區6月久雨不晴,雨日達26d ,致使荔枝霜疫霉病大流行,爛果率高達30%~40% ,不少果園不得不提早搶收,造成減產、品質下降,豐產不豐收。
3.綜合防治
以荔枝椿象、蒂蛀蟲和霜疫霉病為主的荔枝病蟲綜合防治,要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從果園生態學、經濟學和環境保護學觀點出發,采取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技術措施,經濟、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蟲為害,確保荔枝豐產豐收。
3.l 農業防治結合荔枝高產栽培,主要抓好3項農業防治措施:
①科學施肥。荔枝園重施攻稍肥,增施有機肥,適施保花肥,防止過施或偏施氮肥,防止荔枝生長茂盛,增強樹體抗病蟲能力;
②適時合理采果和修剪。對結果多的樹、老弱樹應適當提前采果,采果時不要摘其芽眼。采果后及時合理修剪,剪去枯枝、病蟲枝、下垂枝、過密枝、陰枝、交叉枝等,使果園通風透光,增強抗病力,降低蟲口密度,減少養分消耗,促抽健壯秋稍;
③冬季清園。清除落果、落葉,集中燃毀或深埋,或噴1次0.3~0.5 波美度石硫合劑或0.5 :0.5 :100波爾多液,減少翌年病蟲源。
3.2科學用藥根據當地病蟲情報,按荔枝不同生育期發生的病蟲種類,以椿象、蒂蛀蟲和霜疫霉病為主,選用高效、對口、低毒農藥,重點抓好4個關鍵時期施藥:
1花蕾期:主要防治椿象和霜疫霉病。于3月底至4月初施好保花藥。對霜疫霉病防治可用0.5%波爾多液,或用巧嘰硫膠懸浮劑300倍液,或用58%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用40% 乙磷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椿象,應掌握越冬成蟲活動和若蟲盛孵高峰期,用90 %敵百蟲結晶600 ~800倍液,或用10% 滅百可乳油300倍液噴霧。如上述病蟲并發,可將防病蟲藥混合使用,達到病蟲兼治。
2謝花結果期:主要防治椿象,兼治霜疫霉病。于4月底至5月初,施好保果藥,使用藥劑與花蕾期相同。
3果實膨大期:主要防治荔枝蒂蛀蟲,兼治其他病蟲。子6月上、中旬,施好保果藥,防止蟲蛀果。掌握蒂蛀蟲第三、四代成蟲盛發高峰期用藥,可用25% 殺蟲雙水劑500倍液加90% 敵百蟲結晶800倍液,或用20% 速滅殺丁乳油3000 倍液加80% 敵敵畏乳油800倍液噴霧。
4荔枝秋稍期:主要防治蒂蛀蟲以及多種病蟲。于8月下旬至9月,施好保梢藥,藥劑可選用25%速滅殺丁乳油,或者25% 殺蟲雙水劑,或25% 水胺硫磷乳油,混合58%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或40%多?硫懸浮劑,做到病蟲兼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