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相棗是山西的十大名棗之一,在溫度-3O℃-41℃降雨量40Omm-60Omm,土壤pH5.5-8.5的條件下均可正常生長。由于棗果大、品質優,歷史上曾進貢皇宮而稱貢棗。現在樹齡在30年以上的大棗樹有8萬h平方米,20萬株,主要采用株行距4mx10m間作型栽培,但由于一些群眾不懂管理技術,造成了樹勢弱、病蟲害嚴重、產量低、品質差。低產園面積占50%,計10萬株。平均每公頃產棗3825kg,產值2.3萬元,直接影響到棗農的經濟效益。為此地區林業局組織技術力量于1994-1998年對相棗的低產情況進行研究,總結出了在加強土、肥、水管理的基礎上,搞好噴、剪、防的配套技術管理措施。
1.試驗概況
改造園與未改造園(對照)分別設在運城市的相莊和徐家莊,面積各IOh平方米,立地條件相同。試驗地為褐土,土壤有機質含量0.6%-1.0%。pH6.5-8.5,年均氣溫12℃,≥10℃有效積溫4412℃,無霜期213d,年降雨量485mm。
改造園采取改造措施后,比未改造園產量大幅度增長,果的質量明顯提高,平均每公頃產量為8415kg,增產120%。改造園的好果率、出干率、含糖量、百果重分別為97.7%、546%、74.8%、1438g;而未改造園分別為68%、46%、64.3%、1285g。這套措施經在4萬h平方米,10萬株棗樹上推廣,每公頃產量達7650kg,產值5.36萬元。好果率由原來的68%提高到現在的85%,百果重由原來的1185g增加到1395g。
2.栽培技術
2.1土肥水管理
春秋兩季刨樹盤(秋季為主),半徑1.5-2m,深2O-40cm。在土層較堅硬地段采用爆破松土技術,即在樹冠外圍選擇3-4個合適位置,用土鉆鉆炮眼(深lm左右),每炮用自造硝銨炸藥0.5kg,放炮松土后再整修樹盤。經測定,爆破松土后使土壤含水量由原來的8.5%提高到15.6%。在棗果采收后,株施有機肥1OOkg,過磷酸鈣1-2kg,尿素0.5kg,施基肥可與土壤管理同時進行,經試驗秋施基肥比春施基肥平均單株增產4.3kg。追肥全年進行2-3次,即萌芽前(3月下旬),開花期(5月中旬),果實膨大期(7月中旬)各一次。追肥以氮、磷、鉀。鈣肥為主,一般每次株施尿素1ks,硝酸磷1kg,硫酸鉀0.5kg,鈣鎂磷1kg。在追肥的同時,巧施微肥,分別在6月中旬、7月上旬、7月下旬,用常樂牌稀土5OOmg/L,3%的檸檬酸鈦水劑每支20ml加水15kg,氨基酸80O倍液各噴1次,可增產15%一月20%。
全年在發芽前、開花前、坐果后及入冬前澆水3-5次。
2.2合理修剪
對盛果期大樹,以疏為主,短截為輔,控制延長生長,培養內膛枝組。疏除交叉枝。并生枝、過密枝。干枯枝及病蟲為害枝;對骨干枝抽生的1-2年生發育枝,可根據空間大小短截,留4-6個二次枝,培養成健壯結果枝組;對衰老的骨干枝回縮三分之一;對衰老的結果枝組回縮至壯枝(芽)處,培養健壯枝組;對較完整的枝組可縮剪1/2,促發新枝;春季當棗樹開花量達40%時為開甲最適期,可增產20%。開甲從樹干距地面2Ocm處開始,以后隔年1次,開甲部位逐年上移5cm。開甲寬度O.5cm,半月后甲口抹泥或以廢報紙封口,可利于傷口愈合,生長平滑。
2.3保花保果
花期噴布2Omg/L赤霉素,可提高坐果率5O%;噴300mg/L稀土液,可提高坐果率43%。
2.4病蟲害防治
本區棗樹的病蟲害主要有棗粘蟲、棗步曲、食芽象甲、紅蜘蛛、桃小食心蟲、棗銹病等,可根握其發生規律及時進行防治。早春刮粗皮,噴灑3-5°Be石流合劑,可殺死部分蟲卵與病菌;3月下旬用25%的辛硫磷地面撒藥,可殺死地老虎、金龜子等幼蟲或蟲卵;5月初至6月中旬樹上噴布2.5%溴菊酯300O倍液2次,防治棗粘蟲、棗步曲、食芽象甲等;6月中旬至7月初,用對硫磷1500倍及多菌靈5O0倍的混合液,可防治桃小食心蟲和棗銹病;7月下旬至8月上旬噴滅掃利30O0倍及20%粉銹寧8O0倍液1-2次,防治桃小食心蟲、紅蜘蛛、棗銹病等。通過及時防治,基本控制了病蟲危害,使好果率達到95%以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