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裂果是我國目前棗樹生產中存在的嚴重問題之一,一般年份因裂果造成產量的損失在30%左右,嚴重年份在60%以上,有些棗產區甚至出現絕收。降雨是引起棗裂果的最直接的外部因素,降雨量越大,持續時間越長,裂果就越重。不同品種抗裂果能力不同,抗裂果就越重。不同品種抗裂果能力不同,抗裂果品種有長紅、柳林木棗、小棗、束鹿婆棗、大荔龍棗、端子棗、官灘棗、婆婆棗、糠頭棗、小算盤等。易裂品種有壺瓶棗、梨棗、金絲小棗、相棗、無頭棗、婆棗等。果實含糖量、果實結構、果實內部激素含量與裂果有關,果實含糖量越高越易裂果;果皮越薄,果肉細胞越大越易裂果。目前生產上還沒有經濟有效地防治裂果的方法。初步研究結果表明,在果實發育期 每隔2周噴1次B9或GA3可以降低裂果率,但防治裂果的根本出路在于選育、引種抗裂品種。在多雨地區栽培棗樹時應注意這個問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