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中國林蛙資源現狀與產業化意義
中國林蛙野生資源分布很廣,我國18個省區有分布。由于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主產區農民采取多種毀滅性手段(炸藥、毒藥、電擊)對中國林蛙進行掠奪性捕殺,同時人類大量砍伐森林使森林面積不斷縮小,工業的發展使水環境受到污染,嚴重破壞了中國林蛙的生活環境,導致分布區縮小,數量減少,現林蛙已被國家環保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按照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關于瀕危物種的標準,中國林蛙被列為易危物種。
養殖中國林蛙的主要目的是藥用和食用,開展中國林蛙的人工養殖一方面可以滿足市場需求,提供大量的中藥資源,為養殖戶帶來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對生物多樣性及物種的保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中國林蛙還是農業害蟲的天敵,在農田和山林大面積放養中國林蛙對農業害蟲的生物防治,是減少農藥防治所造成污染的一條有效途徑,既獲得養殖效益,減少了農藥的使用,又維護了生態平衡。另外,中國林蛙也是科研和教學中常用的實驗動物之一。
二、中國林蛙的生態養殖模式
為了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我所經多年的研究與探討,成功地推出多種生態養殖模式,其中最成功、最有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的就是在果園(葡萄、枇杷、香蕉、荔枝等)、茶園及苗圃中養殖中國林蛙。
在果園中養殖,利用果園的天然遮蔭效果為林蛙遮蔭,果園的四周用防逃網或防逃墻攔好,防止林蛙逃跑及敵害生物的進入,再將變態成的幼蛙放養于果園中。林蛙可以為果樹消滅敵害生物,滿足生長需要。
林蛙餌料養殖過程中原料的循環利用:養殖黃粉蟲主要是用麥麩,黃粉蟲所出的糞便的營養價值比原來的麥麩要高幾倍,經過簡單發酵消毒處理后,再與其它飼料進行配比混合后養豬的效果更佳;養豬所產的豬糞用來養殖蠅蛆;經過蠅蛆的分解后的豬糞養殖蚯蚓;蚯蚓排出的糞便用于果樹肥料。在這樣的養殖過程中,飼料的原料得到充分循環利用,是降低養殖成本的主要途徑,是理想的生態農業,綠色農業。
果園進行病蟲害防治時最好使用生物農藥,這樣不會對林蛙造成傷害,并且林蛙以活的昆蟲為食,則果園施用農藥而殺死害蟲不會對林蛙造成影響。
長江以北地區可選擇速生林(楊樹)里種牧草飼養食草動物(鵝、兔、牛、羊等),林蛙養殖在速生林中這種養殖模式。長江以南地區可選用常綠果樹園里養殖林蛙模式,果樹品種最好選擇有深加工開發前景的品種(如枇杷的葉和核可制成“枇杷止咳露”),華南、西南可利用丘陵和山區的優勢,開發油茶(山茶油將是出口創匯的農產品),進行立體種養相結合。
三、中國林蛙的養殖管理技術
1、林蛙的越冬管理
當外界氣溫降至10℃以下時,林蛙的活動減少,不再取食。隨著溫度逐漸降低,林蛙開始冬眠。林蛙的冬眠方式有二種:一種是在陸地上直接冬眠,另一種是在水中越冬。
外界陸地直接冬眠時,場地中要鋪蓋枯草、瓦礫等,蛙可鉆進土縫、枯草和瓦礫底下越冬,蛙場地要經常灑水,保持土壤的濕潤。這種越冬方法比較簡單,在南方地區林蛙可以安全越冬。
水中越冬,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在室外,蛙進入冬眠期以后,就不食不動,在水中只要靠皮膚呼吸就能滿足自身的耗氧需要。越冬池中要放置樹根、瓦礫等供林蛙躲藏。池水要保持清新,定期換水、消毒,同時要保持池周圍安靜,不要驚擾林蛙,影響冬眠。這種越冬方法比較安全,即使特別寒冷的天氣林蛙都可安全越冬。
2、林蛙的抱對產卵
第二年春天,(3月底4月初,各地區并不相同),氣溫升至10℃左右時林蛙即從冬眠中復蘇,開始鳴叫。這時要將林蛙從越冬池中取出,按雌雄比例1∶1放置于產卵池中抱對產卵。產卵池水深15-20cm左右,密度為30對/米2,產卵池中要設置隱蔽物,池底要求平坦、無污泥。產卵高峰期為凌晨4-5點左右,白天一般不產卵。
3、卵的孵化
蛙卵產出后,卵團吸水膨脹,隔2-3小時后,可以撈出放于孵化池中進行孵化,不是同一天產的卵不可放于同一池中孵化。應注意卵團不能撈出太早,否則會影響受精率。孵化池要求水質清新、無污染、溶氧充足,池底要干凈無污泥,若卵團沾有污泥后會影響孵化率。孵化池水深在20cm左右,白天可適當降低水位,有利于水溫上升,縮短孵化時間。卵團孵化后期,蝌蚪已基本成形,這時不能進行移動或運輸。如果移動或運輸會造成蝌蚪提前出膜,產出畸形蝌蚪,影響蝌蚪成活率。
4、蝌蚪的飼養管理
卵團經過5天左右時間的孵化,蝌蚪就會陸續從卵膠膜中出來,這時的蝌蚪以自身的卵黃為營養,不需要喂食。蝌蚪出膜一周后即開始投喂人工餌料,開始以潑灑豆漿、蛋黃漿為好,以后逐漸投喂煮熟的玉米粉、麩皮、青菜、魚粉、豬肺等飼料。前期以植物性飼料為主動物性飼料為輔,后期以動物性飼料為主植物性飼料為輔。植物性飼料有利于蝌蚪個體的生長,動物性飼料有利于蝌蚪的發育變態。
蝌蚪的飼養密度前期以1000只/米2為宜,以后隨著蝌蚪的長大要根據蝌蚪的大小進行分池,降低密度。分池時同樣大小的蝌蚪在同一池中飼養。
前期投喂餌料每天一次,量以池中略有剩余為宜。量不能過多或過少,過多則在水中腐敗變質影響水質,過少則蝌蚪不能吃足影響生長發育。后期每天投喂兩次,量也以池中略有剩余為好。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要逐漸增加。從開始投喂餌料以后要經常換水,并要定期消毒。
蝌蚪經過30天左右的養殖,就開始長出后肢進入變態期,以后再逐漸長出前肢。鰓開始萎縮,逐漸改用肺呼吸,尾巴逐漸變短直至消失,此時變態成幼蛙,在陸地生活。
5、幼蛙的養殖管理
蝌蚪進入變態期以后,要在尾巴消失之前將變態的蝌蚪轉至預先消毒好的幼蛙池的水坑中養殖,讓其變態。這時蝌蚪的放養密度為200只/米2。
剛變態的幼蛙,靠吸收尾巴的營養來生活,不需要投喂餌料。幼蛙的尾巴完全吸收以后,要開始投喂2-3月齡的小黃粉蟲或1-2日齡的蠅蛆,并且用燈光引誘天然昆蟲為輔助餌料。投喂時間為早晨和傍晚各一次,投喂量以場地中略有剩余為宜。并注意不要投進水坑中。
幼蛙進池后,每天要根據場地中土壤的情況及時灑水,場地中既要保持潮濕但又不能有太多的積水。同時灑水的時間也要與投喂餌料的時間相隔2小時左右。陰天、雨天可少灑水或不灑水,晴天多灑水,炎熱的夏季每天要灑2-3次水。
場地中要定期用漂白粉進行消毒,特別是夏秋炎熱的季節更要注意。投喂的餌料要保持清潔,定期加抗菌素拌料投喂,同時餌料也要多樣化,不能單一。每天要進行巡池,觀察蛙的生長情況,以及是否有敵害、逃逸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補救。林蛙的主要敵害有鳥、鼠、蛇等,以鼠害最為嚴重。
6、成蛙的養殖管理成蛙的養殖管理與幼蛙相同。
四、中國林蛙的深加工開發前景
據了解,2000年國際市場中藥銷售總額為156億,而中國大陸只占了4%,其大部分市場被日本和中國臺灣所占有,“十五”國家科技計劃已把“中藥現代化”、“創新藥物”列入重點攻關課題,蛤蟆油作為中國的名貴藥材,在創匯中也占有一定分額,現已開發出“哈士蟆口服液”、“冰糖哈士蟆餌料”、“麗人凡”、“蟲草哈士蟆膠囊”等營養保健品。
1、休閑觀光農業與餐飲
中國林蛙與猴頭、熊掌、飛龍并稱“四大山珍”是高檔宴席中的上品,都市外圍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及都市農業與生態旅游休閑餐飲有機結合,對挖掘旅游資源、更好地適應人們的旅游觀念、促進人們的環保意識、豐富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2、保健品
市場上目前約有20多種此類保健食品,由于受到原料的制約,產量很低,隨著養殖量的增加,有望開發更多的保健食品和綠色食品。
3、化妝品
中國林蛙取油后的卵塊是高檔化妝品的加工原料,目前市場尚未廣泛開發,隨著原料充足將會開發出“祛斑霜”之類的化妝品。
4、藥品
中國林蛙藥品開發具有廣闊的前景,隨著生物醫藥技術的發展,市場原料的增加,可開發性保健藥品和用于治療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炎、肺癆、結核病等的特效藥。
目前市場上哈士蟆油幾乎是有價無市,其主要因素是資源受到限制,導致市場價格十分昂貴,國內售價達4400元/千克,東南亞地區的哈士蟆油消費很大,市場價達1500美元/千克,所以目前養殖中國林蛙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