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公、母分群飼養:公、母仔鹿合群飼養時間以3―4月齡為限,以后由于公、母鹿的發育速度、生理變化、營養需求、日糧配合、生產目的和飼養管理條件等不同,必須分開飼養。
二、育成母鹿初配期的確定:應根據育成母鹿的月齡和發情情況確定是否參加配種,參加配種前,必須提高日糧營養水平,保證正常發情排卵,使其在配種期達到適應的繁殖體況。
三、防寒保溫:處于越冬期的育成鹿,體軀小,抗寒能力仍較差,應采取必要的防寒措施并提供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特別是北方地區,更要積極采取防寒措施,堵住鹿舍墻壁的風眼,盡量使鹿群棲息處避開風口和風雪襲擊,以減少體熱的散失,減少死亡率。
四、加強動物:育成鹿尚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可塑性大,應加強動物以增加采食量,增強體質,防止疾病。圈養舍飼鹿群每日必須保證哄趕動物2―3小時,夜間最好也哄趕1次。
五、搞好鹿舍內衛生:育成鹿舍內應保持清潔干燥,及時清除糞便,冬季要有足夠墊草,鹿舍和料槽、水鍋要定期消毒,防止疾病發生。
六、防止穿肛:育成公鹿在配種期也有相互爬跨現象,造成不必要的體力消耗甚至直腸穿孔。在氣候驟變、雨后初晴時表現更為強烈,因此,在管理上必須制止個別早熟鹿亂酸,以免影響正常發育,飼養人員責任心要強,注意看管,避免傷亡事故。
七、繼續調教馴化:圈養舍飼的育成鹿群,雖已具有一定的馴化程度,但已形成的條件反射尚不穩定,當遇到異常現象時,仍易驚恐炸群。因此,必須繼續加強調教馴化,建立新的更復雜的條件反射,增強對各種復雜環境的適應能力。放牧飼養的育成鹿群,雖然馴化程度較高,但仍具有腳輕善跑,易驚擾的缺點,可結合放牧繼續深入調教馴化。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