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選擇適應當地環境條件的品種。鵝的品種較多,若以產肉為主應選用飼料消耗少、生長迅速、產肉率高的中型鵝種,如浙東白鵝、太湖鵝等;若以產肥肝為主,應選擇從法國引進的朗德鵝(肥肝平均重1000~1300克),廣東的獅頭鵝(肥肝平均重960.2克)和黑龍江的雅魯肝鵝(肥肝平均重750克);若以產蛋為主,應選用原產山東萊陽地區的"豁眼鵝"(年產蛋量可達120~130枚)及江西的上饒白鵝等;若以產羽絨為主應選擇白色產羽絨量多的鵝種,如太湖鵝、雅魯肝鵝、皖西白鵝等。
二、種草養鵝效益好。野草是鵝青綠飼料的主要來源。應充分利用。但單靠野草是不夠的,特別是規模養鵝,應建立人工草地,并選擇適宜鵝采食、適口性好、耐踐踏的品種,如苜蓿、多年生黑麥草、白三葉、紅三葉、貓尾草、皇竹草等永久性品種,也可選擇冬牧70黑麥、蘇丹草等季節性品種。
三、飼養規模要適當。大群飼養,放牧困難,若青料不足,補精料就要多,成本太高;少量飼養則浪費人力、物力。飼養者應根據自己的情況控制飼養規模,兼業飼養者以10~50只為宜,專業飼養者以300~1000只為宜。
四、適當補充精飼料。鵝是食草性水禽,應以放牧(或圈養喂草)為主,適當補充精飼料。據試驗,補充配合飼料和稻谷的鵝,比不補料的平均日增重高25克,飼養期縮短15~20天。因此,在飼養中應視牧草質量、采食情況和增重速度酌情補料,一般以糠麩為主,摻以紅薯、秕谷和豆粕,還應添加8%的魚粉、12的貝殼粉、0.4%的食鹽及各種微量元素0.5%等。對于種鵝產蛋期更應重視精料的補充。
五、綜合利用鵝產品。為了提高養鵝的經濟效益,應該采用活拔毛絨技術和鵝肥肝生產技術等,走產肉、產蛋、拔毛、產肝等綜合利用的路子。
六、疾病防治。鵝的抗病力較強,很少患病,但30日齡內小鵝的死亡率高,其主要原因是小鵝瘟病。每次進鵝前及出售后要用2%福爾馬林或20%的石灰水對鵝舍、用具進行消毒。選擇打過防疫針的鵝苗進場或進場后立即注射小鵝瘟血清或小鵝瘟疫苗。平時應搞好環境衛生,定期對飼槽飲水器具清洗消毒,定期驅蟲。同時加強飼養管理,增強鵝群的抗病力,嚴禁采用農藥污染的農作物秸稈、飼草、青菜喂鵝,以防農藥中毒。
七、適時出欄、拔毛。20~60日齡的鵝增重最快,60日齡出售最合適。小鵝養到3月齡即可開始拔毛,以后隔40天拔1次。產蛋鵝利用休產期拔毛,多余的公鵝可以長年拔毛。生產肥肝的鵝在10周齡后應由放牧轉為舍飼,12周齡后用玉米強制填喂4周,使鵝的活重比填肥前增加80%~90%,然后及時屠宰取肝。若拖延填肥期,成本就高。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