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我市的養鵝業有了迅速的發展,已占整個家禽養殖業比重的16%以上。目前,我市開展養鵝專業村建設,推行適度規模養殖的試點工作,養鵝逐漸由農村農戶的家庭副業飼養方式向一定規模的、專業化飼養的區域特色產業帶的良性格局發展。根據這幾年來在發展鵝業生產方面形成的經驗,了解農村農戶適度規模養鵝的影響因素,正確引導是因地制宜推動鵝業生產健康發展,提高農戶養鵝積極性的重要手段。
1農村農戶適度規模養鵝的影響因素
1.1場地因素:是指影響適度規模養鵝的場地承載力、土地再生資源利用率及養鵝環境的潔化能力。
1.1.1養鵝場地承載力:鵝是以食草為主的家禽,它能很好地利用牧地,采食消化大量的青草,草質柔嫩,生長茂盛,有利于鵝的放牧飼養,以降低飼養成本。同時,讓鵝在場地上得到充分的運動,提高鵝的生活力和生產力。適度場地承載力即適宜的飼養密度和草地載畜量是可持續適度規模養鵝的基礎條件。一般草場養鵝量在300~450只/公頃,載畜量的大小隨草資源的狀況加以調節。
1.1.2土地再生資源利用率:鵝的采食能力很強,能充分利用青綠多汁飼料,對稻谷、癟谷、統糠等飼料有很強的消化能力,能夠充分利用粗纖維含量很高且難以消化的稻殼和較為單一的日糧。而這些原料都是農村農戶的優勢產物,是每年都可再生的資源。每個農戶家里都有一定規模的糧田和自留地,每年可提供糠麩等粗料近2t和塊根塊莖多汁飼料5~10t。有效利用這些資源,對發展規模養鵝,節約成本具有重要的意義。
1.1.3環境的潔化能力:鵝的放牧場地要求"近"、"平"、"嫩"、"水"、"凈",強調的是青草清水。鵝作為水禽,每天約有1/4~1/3的時間在水中生活。這樣鵝舍附近要有江河、湖泊、池塘或溝溪等水源,水流要緩慢,水深1m左右,以供鵝群在水上活動和配種。水源的水如果過淺,在炎熱的夏季烈日照射后水溫會過高,雛鵝、種鵝都不愿在水中活動,影響雛鵝的生長發育和種鵝的配種;過深則不便覓食水中飼料。鵝對水源的要求高,而且自然環境要清靜,環境的潔化能力十分重要,也就是說養鵝的水上密度要適宜,便于水質四季常"清"。鵝每天放牧時間9小時左右,水上放牧時間3小時左右,要吃5~6成飽,而且鵝有"多吃快拉"的特點,因此,每畝(1/15公頃)水面的適宜放養成鵝數以50~60只為宜。
1.2人、財、物力因素:指養鵝生產必須具備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1.2.1人力:農村富余勞動力豐富,但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具有養鵝興趣的人并不是很多。因此,培植力量的投入十分重要,也就是說科技示范戶的數量要有一定的比例,原則上科技示范戶與普通養殖戶之比在1∶10~1∶20為宜。
1.2.2財力:是指養鵝的投入和抗風險財力。按目前農村人均收入3600~4000元計,3口之家收入在12000元左右,生活費用占1/3,子女培養占1/3,機動數占1/3,僅4000元左右,即農村農戶投入力僅為4000元。每只鵝扣除家庭自有飼料外,尚需投入苗本及料費近10元左右,一般家庭最大飼養量在400只左右。
養鵝存在一定的風險,如疾病等,這就需要有一定的抗風險財力。這種抗風險財力包括直接損失和當年家庭收入。因此,一般家庭靠自身能力,適度的飼養規模在200~300只為宜。
1.2.3物力:是指養鵝棚舍及設施,具備一定的棚舍條件及設施條件是適度規模養鵝的基礎條件。
1.3推進因素:主要是指農戶掌握的養鵝技能、當地的綜合服務能力和市場把握能力。
1.3.1技能因素:適度規模養殖要求農戶必須掌握種、舍、料、飼、境、病、管等各方面的初步知識,了解溫、濕、光、氣、密等小環境氣候的調節,因此建立技術支撐渠道,建立專業技術人員聯系點制是適度規模養鵝的技術保證。
1.3.2綜合服務能力:與地區養鵝習慣關聯較大,具有適度規模養鵝的村戶,一般種、繁、養、加、銷體系健全,有一定的經紀人隊伍,綜合服務能力是適度規模養鵝可持續發展的推進力量。
1.3.3市場把握能力:效益是適度規模養鵝的最終目的。建立市場信息網絡,把握市場脈搏,才能提高養鵝戶的積極性,推動鵝業向規模化發展。
此外,鵝的品種、代次都是農村適度規模養鵝要思考的內容。
2推進農村適度規模養鵝的策略
2.1做好規劃,正確引導:養鵝需要的場地相對較大,農村養鵝以放牧為主,補充利用自有資源。在做規劃時,必須充分地反映這一特點,也就是說起步時不要好高騖遠,根據當地農戶經濟條件,提倡種植與養殖相結合,適度規模與放牧相結合。做好土地調整和扭轉,適當規模種植牧草,在達到一定的基礎后,再提倡舍飼和大規模養鵝,是當前農村農戶適宜規模養殖應采取的步驟。
2.2培植力量,搞好配套:一個好的經紀人能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在推進農村適度規模養殖的過程中要扶持一些有知識、懂市場、講道德的農戶從事種苗、飼料、藥品的調運,從事孵化、加工和銷售工作,合理配置種、孵、養、加、銷力量,發揮民間養鵝協會的作用協調各方面利益分配,是可持續農村適度規模養鵝的組織保證。
2.3整合資源,共擔風險:建立鄉鎮養鵝小額信貸專項資金和養鵝風險保障資金制度,對適合養鵝并具備一定的養鵝條件的農戶發放一定的養鵝啟動貸款,從市、縣、鄉三級畜牧發展資金中拿出一小部分作為風險保障資金,以激勵農戶發展鵝業生產。與此同時,鼓勵農戶利用親朋好友間的閑散資金發展養鵝業,形成良性發展的氛圍。
2.4技術培訓,提高技能:利用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通過技術人員與農戶結對幫扶的辦法,提高養鵝戶的養殖技能。編制鵝業生產內部通訊,介紹好的經驗,發布相關鵝業信息,幫助農戶分析市場,為農戶適度規模養鵝提供技術條件。
2.5強化服務,抓好防疫:基層組織在養鵝實踐中,應把鵝的疾病防治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做好防疫滅病的服務工作,切實解決農戶養鵝的顧慮,是推進專業村建設,適度規模養鵝的重要舉措。
3體會與思考
3.1"適度"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根據我市規模養鵝戶情況調查:1994年養殖規模在200~500只的農戶占整個規模戶比例的73.5%,規模在500只以上的農戶占26.5%;2004年養鵝規模在200~500只的農戶占整個規模戶的比例為65%,在500只以上的農戶為35%。說明隨著農民經濟條件的逐漸好轉,養鵝技術的不斷提高,規模養殖量在不斷提高。
3.2養鵝規模適度與否關鍵在于組織,在于服務。組織化程度是農村農戶適度規模養鵝的可持續發展的人文環境,必須要注重建設,業務主管部門的技術培訓、技術服務和技術保障是農村農戶適度養鵝健康發展的推進器,應予保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