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黃曲霉是曲霉菌的一種,以孢子方式繁殖,自然狀態下,其分生孢子廣泛存在于周圍環境中,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可在飼料中大量繁殖,其代謝產生的黃曲霉毒素能引起家畜和家禽的蓄積性中毒發病,且有極強的致癌、致畸和致突變作用,是一種嚴重危害養殖業發展和食品安全的重大疾病。
1發病情況
2004年5月,我縣所屬鄉鎮有7個肉雞養殖戶,飼養肉雞13000多只,相繼有6540只,40日齡的肉雞發病,死亡1156只。經調查,這些養殖戶所購雞雛分別來自不同的孵化場,飼養方法和管理方式也不盡相同,且都采用網罩飼養,但發病雞都飼喂一家飼料廠的同一批飼料。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病理剖檢及實驗室診斷,該病是由于飼喂霉變飼料造成的肉雞腹水綜合癥。通過更換霉變飼料,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獲得了極好的治療效果,現將診治過程報告如下:
2發病原因
肉雞腹水癥以腹水、肝臟病變和心肺功能衰竭為特征,其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造成機體缺氧所致。引起機體缺氧的因素有:
2.1高海拔低氣壓地區飼養或肉雞生長過速、禽舍通風不良,造成空氣質量下降。
2.2飼料中缺鈣造成雞只胸廓部下陷、肺活量不足或食鹽中毒、藥物中毒、有毒脂肪中毒等,造成心腎功能下降,電解質代謝障礙。
2.3飼料或環境被某些細菌(如大腸桿菌、黃曲霉素等)污染,其代謝產生的毒素中毒時,引起雞只肝、腎功能損害。
3發病機理
各種因素引起雞機體缺氧-右心室搏動頻率代償性加速-右心室肥大、擴張、衰竭-心臟、脾臟、肝臟、腎臟循環障礙,血管擴張,血管壁組織間隙增大-血液內蛋白與水分大量外滲~肺水腫~加重機體缺氧,心包、胸腹積液。
4臨床癥狀
病雞表現為精神沉郁、拒食、下痢、運動遲緩、步態不穩,常離群獨處,閉目昏睡,羽毛松亂,兩翅下垂,雞冠、肉髯發紺,呈蘭紫色,腹部明顯膨脹下垂、嚴重水腫,表皮蘭紫色,有波動感,后期呼吸困難,張口呼吸,中樞神經紊亂,共濟失調,最后衰竭死亡,病程5~7d。
5剖檢變化
特征性的病變是心包及胸、腹腔內有大量黃色膠胨樣滲出液和肝臟硬化。肝臟腫大、硬化、邊緣鈍圓,表面有灰白色或黃白色壞死斑,肝被膜纖維化,有的病例肝表面出血,呈游離的凝固血塊;肺水腫;心肌軟化,右心室明顯擴張,心內淤積大量血液,血液凝固不良;腎臟腫大;腺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脫落,肌胃角質層壞死潰瘍,腸系膜及腸粘膜廣泛淤血、水腫。慢性病例表現為生長緩慢乃至停滯,漸進性消瘦,逐步衰竭死亡。
6實驗室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為了進一步確診,我們做了實驗室診斷:
6.1在肝臟內部和腹腔積水取樣,分別接種于營養肉湯培養基中,置于37℃恒溫箱中增菌培養48~72h后,肉湯渾濁,然后涂片,用美蘭染色在油鏡下觀察,可見大量一端帶有膨大的圓形或橢圓形頂囊的霉菌菌絲體。
6.2在肉湯培養基中取樣接種到察貝克培養基上培養10~14d,可長出直徑達3~7cm,初呈黃色,后變為黃綠色,日久變為棕綠色,表面長出大量放射狀暗綠色菌絲的菌落,用中國藍染色后鏡檢,可見粗大的菌絲和頂端呈球形或洋梨形頂囊的孢子頭,周圍有大量的圓形或卵圓形的分生孢子。
7治療原則
消除病原,保肝護肝,強心利尿,對癥治療,防止繼發感染。
7.1立即更換已經發霉污染的飼料,并在新鮮飼料中加入0.5%還原型谷胱甘肽。
7.2在2%~3%的葡萄糖中加入0.05%的維生素C和電解多維飲水。
7.3發病雞群用制霉菌素,按每100只用100萬IU拌料飼喂2次/日,連用3~5d,病重時可直接灌服,每次1~3萬IU,3次/日,連用3~5d。
7.4用1∶3000的硫酸銅或0.5%~1%的KI溶液飲水,連用3~5d。
7.5為防止繼發感染,可用環丙沙星飲水。
8預防措施
8.1盡可能避免在高海拔地區飼養,防止雞群在缺氧環境下生長。
8.2禽舍要有合理的通風換氣設備,以改善禽舍的通風條件,提高空氣質量。
8.3適當限制雛雞的早期生長,避免生長過快。
8.4不用發霉變質的飼料,防止發生霉菌毒素蓄積性中毒。
8.5飼料中適當添加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8.6對禽舍及周圍環境要堅持經常性消毒,以防止曲霉菌及其分生孢子污染環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