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開產種雞飼喂發霉變質飼料,引起黃曲霉菌病,種雞發病期間所產種蛋,孵出雛雞引起黃曲霉菌毒素中毒,造成急性暴發性死亡,現將有關病例報告如下。
1.雛雞飼養情況及發病經過
2004年3月初廣東某黃羽肉雞場在同一天從某家禽公司不同種雞場購買雛雞各5000羽(兩個種雞場的品種相同,天齡相近,而且種蛋都送同一孵化廠孵化),當雛雞飼養到6天齡時,其中一群雛雞出現急性發病死亡,10天齡達到死亡高峰,以后逐漸減少,直到25天齡死亡才基本停止。在發病的20天內共死亡1210羽雛雞,死亡率達24.2%。在飼養管理和使用飼料相同的情況下,另一種雞場的5000羽雛雞并未出現異常死亡。經調查了解,該種雞場的最近其他批次雞群都有同樣問題,死亡率高,造成較大損失。
2.病因調查
肉雞場在飼養管理和使用飼料相同的條件下,同場另一群同天齡的雛雞(同一公司、同一品種、種雞天齡相近、同一孵化房、不同種雞場)未出現異常死亡,其他存欄雞群也未發現異常現象。
該批種雞182天齡開產,210天齡達到產蛋高峰,產蛋高峰期的產蛋率是82%,到250天齡時的產蛋率是78%。由于當時飼料原料緊張、價格急升,在250天齡時,該場使用了發霉變質的玉米(玉米水分含量高達20%)。飼喂后第二天開始出現產蛋率下降,死亡增加,到340天齡時產蛋率只有40%,發病期90天,死亡率達17%,經確診該病為曲霉菌病(報告另文發表),最后只好提前淘汰該批種雞。發病前入孵蛋孵化率為85%~86%,發病后入孵蛋孵化率下降到65%~75%。發病期間受精率下降1%~2%。發病期間所產種蛋孵出的雛雞,飼養到5~6天齡開始出現急性暴發死亡,10天齡達到死亡高峰,以后逐漸減少,到25天齡死亡基本停止。追蹤調查該批種雞發病期間所產雛雞有4批,共計2萬多羽,25天齡前的死亡率為15.2%~26%,平均死亡率達到21.6%。
3.臨床觀察
雞群看上去比較正常,雛雞突然發生死亡,癥狀不明顯,死亡的雛雞干腳、失水。
4.病理變化
(1)肉眼觀察:肝臟腫大、出血,甚至有出血泡,肝表面上有彌漫性灰白色壞死灶,肝邊緣有粟粒大小的圓形、橢圓形灰白色或淺綠色壞死灶;部分死雞腎臟腫大,個別有尿酸鹽沉積;脾臟有彌漫性壞死;部分死雞肺出血。呼吸道、胃腸道等部位病變不明顯。
(2)鏡下觀察:采取不同日齡死亡雛雞的肝臟、腎臟、肺臟、脾臟,保存在10%福爾馬林溶液里,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鏡檢所見如下。
肝臟:大部分病例肝組織的肝細胞出現顆粒變性,變性肝細胞腫大、胞漿渾濁、胞漿內有許多粗大粉紅色顆粒(H.E染色);部分病例肝組織肝細胞出現局灶性壞死,在中央靜脈周圍有大量炎性細胞浸潤;小部分病例肝細胞廣泛性脂肪變性,在變性細胞胞漿內出現大小不等的球形脂肪小滴(H.E染色),只能看到空泡,胞核被擠壓在一則。
腎臟:大部分病例腎組織出現顆粒變性,變性的細胞腫大,管腔變狹,胞漿內有許多粗大粉紅色顆粒(H.E染色);部分病例腎組織出血,在腎小管之間堆積大量的紅細胞。
肺臟:部分病例肺組織出血,在肺房和肺泡內堆積大量紅細胞,肺房壁間隔增厚,并有炎性細胞浸潤。
脾臟:僅在個別病例脾組織小體淋巴細胞數量減少,出現破碎壞死的小碎塊。
5.免疫學檢查
對發病雞群進行抽血檢測,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囊病、禽流感抗體效價水平均達到較高滴度,且均勻一致。
6.微生物學檢查
取心血和肝臟取樣作常規培養檢查,未發現白痢桿菌、支原體、大腸桿菌等病原微生物。
7.藥物治療
針對發病雛雞使用氟哌酸、蒽諾沙星、強力霉素等藥物治療,其效果均不明顯,同時使用新城疫Ⅳ系疫苗緊急接種,疫情也沒有好轉。
8.討論與結論
(1)由于兩批種雞品種相同,天齡相近,僅是飼喂飼料不同,而且兩個種雞場的種蛋又在同一孵化房孵化,所孵雛雞又在同一肉雞場飼養,其中一批雛雞出現異常死亡,而另一批未出現異常現象,肉雞場的其他存欄雞也未出現異常現象,所以可以排除孵化房種蛋曲霉菌污染和肉雞場感染的可能。
(2)根據發病雛雞的顯微鏡下病理變化,肝臟出現顆粒變性、脂肪變性和腎臟顆粒變性的現象,這是霉菌毒素導致中毒性變質性炎,并非曲霉菌病的表現,可以確認該批雛雞發生的病是中毒性疾病。
(3)此種因種雞發生曲霉菌病而導致其后代雛雞發生霉菌毒素中毒的病例,以前很少見有報道,筆者認為由于種雞發生曲霉菌病,發病期產下的種蛋所孵出的雞苗,其卵黃中含有一定量霉菌毒素。當種蛋在孵化時,胚胎發育過程至出殼飼養一周內,雛雞吸收卵黃時,同時不斷吸收毒素,到第6~7天齡時,霉菌毒素吸收量最大,隨后8、9、10天齡開始出現大量死亡。隨著日齡增大到25天齡時,無新的卵黃霉菌毒素的吸收,死亡基本停止。此種推斷是否正確,有待于今后進一步研究和論證。
(4)追溯病雛雞霉菌毒素的來源,是某種雞場飼喂變質發霉飼料引起種雞發病后,發病期間所產的種蛋內積累有霉菌毒素,然后再經過孵化后的卵黃逐漸吸收到雛雞體內。毒素產生及雛雞發病機制有待進一步確定。
(5)種雞場千萬不要使用發霉變質的飼料,因為它不僅會影響種雞的正常生產,并會影響下一代的正常生長發育,嚴重的導致大批死亡。
(6)綜上所述,根據該肉雞場及種雞場調查、發病雛雞群臨床觀察、病理變化、免疫學檢查及藥物治療情況,可以認為該肉雞場雛雞出現急性死亡,是由于種雞曲霉菌病引起雛雞曲霉菌毒素中毒的結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