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發病情況
該雞場有大中小雞共6500多只,均按常規程序進行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法氏囊病等病的免疫。中雞2500只在52日齡時發病,很快傳染到整群,發病率達80%以上,死亡數占發病總數的20%左右。病雞張口呼吸,氣管有羅音,眶下竇腫脹,拉黃色稀糞,死亡時多數消瘦。場主診斷為慢性呼吸道病(霉漿體)并發大腸桿菌,肌注泰樂菌素,同時服用大腸桿菌特號,病情無法控制。
2臨床癥狀
最初個別病雞出現氣管羅音,飲食減少,幾天后許多雞張口呼吸,咳嗽,眶下明顯腫脹,鼻孔有黏液狀鼻液,呼吸時發出“咕咕”聲。有的病雞很快消瘦,大群雞拉黃白色稀糞,死亡率不斷增加。
3病理變化
解剖病死雞,可見眼瞼和眶下竇腫脹,竇腔內有黃白色分泌物和干酪樣物;整個氣管呈彌漫性炎性出血,氣管壁附著大量黏液和干酪樣物質,肺氣腫,部分實質、氣囊增厚,呈灰黃色且不透明;出現纖維素性心包炎,心冠脂肪成片狀出血點;胰腺實質壞死變硬,膽囊腫大3~5倍,腺胃乳頭腫脹小血,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呈彌漫性出血,盲腸扁桃體出血腫脹,直腸和泄殖腔出血。
4實驗室診斷
4.1細菌的分離鑒定
取病死雞的肝、心、肺、腎、脾等臟器組織抹片,革蘭氏染色后,可見大量兩端鈍圓的革蘭氏陰性小桿菌,無芽胞,無莢膜。分別接種于普通瓊脂、麥康凱瓊脂和S.S瓊脂,37℃培養24小時,在普通瓊脂上長出一致的、灰色圓形、濕潤、有光澤、稍隆起的菌落;在麥康凱瓊脂和S.S瓊脂上菌落呈紅色。生化試驗發現該菌可分解葡萄糖、乳糖麥芽糖和甘露醇,產酸不產氣。吲哚試驗和M.R.試驗呈陽性,V.P.試驗和檸檬酸鹽利用試驗呈陰性,不分解尿素,不產生硫化氫,不利用枸櫞酸鹽。鑒定為大腸桿菌(AC)。通過藥敏試驗,發現該菌對乳酸環丙沙星、丁胺卡那、強力霉素高度敏感。
4.2血清學檢查
隨機抽取15只雞進行翅下抽血,分離血清,用已知抗原做血凝抑制(H1)試驗,結果抗體水平參差不齊,有的高達1∶128以上。無菌操作取死雞腦、肺和脾臟等組織制成1∶5的乳劑,離心,取上清液每毫升加青、鏈霉素各10000u(μg),置冰箱作用2~4小時,接種于10~11日齡雞胚,收取24~48小時死胚尿囊液,病毒滴度為1∶512,用已知抗新城疫血清作血凝抑制試驗,達到HI效價。診斷該雞群發生雞新城疫。
取病雞氣管、氣囊內滲出物,通過瓊脂擴散試驗檢測傳染性支氣管炎(IB)、傳染性喉氣管炎(LT),全血平板凝集試驗檢測霉漿體(MG),結果MG平板呈凝集反應,LT、IB瓊脂反應均為陰性。診斷該雞群感染雞毒霉漿體。
根據流行病學、病理剖檢變化及實驗室診斷綜合分析,確診該雞群為非典型新城疫、雞毒霉漿體混合大腸桿菌感染。
5治療
全群進行5倍量新城疫IV系肌肉注射,用泰樂菌素飲水,乳酸環丙沙星拌料。加強雞舍的通風換氣,清除墊料,并對雞舍內環境及飼養用具徹底消毒,每日帶雞消毒1次,迅速隔離、淘汰病雞,減少傳染源。經上述治療,3天后病情得到控制,5天后雞群慢慢恢復正常。
6體會
雞新城疫屬病毒性傳染病,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主要靠接種疫苗進行預防。由于存在母源抗體、疫苗毒力、接種方式、應答能力等因素,免疫不一定有效果,在免疫效果不佳抗體水平不高的前提下,如有野毒侵入雞群,很易發生非典型性新城疫。因此,集約化養雞場在免疫接種后最好進行免疫監測,了解雞群抗體水平。
隨著養禽業的發展,雞病越來越復雜。因此在雞病診斷時,有必要考慮混合感染,尤其是使用藥物治療仍沒效果時。在診斷雞病時最好進行實驗室診斷,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治療由易產生抗藥性的大腸桿菌引發的疾病時,應做藥敏試驗,選擇高敏藥物,盡快控制病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