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公主嶺市某養雞戶飼養肉雞1200只,因飼喂霉變魚粉而爆發煙曲霉菌病,由于未能及時得到確診排除病因,給這群肉仔雞造成了嚴重危害,使養雞戶蒙受了較大損失。
1發病與治療情況
該養雞戶于2004年7月2日進雛,一直生長良好,自12日齡后,開始陸續發病死亡,先后投服氟哌酸、氯霉素、強力霉素等多種藥物治療無效。15~17日齡時死亡達高峰,每日死亡20~30只。經我們初步確診為煙曲霉菌后,改用制霉菌素和硫酸銅治療,同時更換飼料。一周后死亡得到控制,24日齡時死亡停止,總計死亡530只,死亡率達44.17%,幸存者生長遲緩。
2臨診癥狀
病雞初期表現羽毛逆立,閉目縮頸,食欲減退,飲欲增強。進而表現下痢,多為黃綠色稀便,呼吸困難,眼鼻流液,偶爾可聽到呼吸噦音,機體迅速消瘦,最后伸頸張口呼吸,倒地抽掐而死,病程多為5~7d。
3剖檢變化
可見鼻腔、喉氣管內有少量黃白色粘液,肺呈灶狀或彌漫性炎癥,肺實質內有散在的小米粒大至綠豆大的黃白色結節,觸之堅硬,有的結節凸出于肺膜表面;氣囊混濁增厚,有的見有圓盤狀中央略凹陷的結節,極少數病例在胸氣囊背側見有暗綠色絨毛狀物;肝略腫大,呈點狀或條紋狀出血;十二指腸及腸粘膜出血;腎輕度腫脹,有的尿管內見有少量白色尿酸鹽沉積。
4實驗室檢查
4.1組織檢查
4.1.1涂片鏡檢無菌采取肝、脾、肺涂片,革蘭氏染色或美蘭染色鏡檢均未見菌體。
4.1.2壓片鏡檢取肺或氣囊上的結節,將其剪碎,滴加20%氫氧化鉀溶液,在火焰上微熱5~10min,待結節溶解后壓片檢查,見有大量菌絲體及圓形孢子。用增厚的氣囊或絨毛狀物連同氣囊小心剪下在玻片上展平,直接制成壓片,還可清晰地見到孢子梗上的燒瓶狀頂囊及頂囊上的小梗。
4.2病原分離與鑒定
無菌采取肺及氣囊上的病變組織接種于薩布羅氏瓊脂平板上,并同時用載玻片作小培養,于37℃培養24~36h,長出白色絨毛狀菌落,以后隨時間的增加,菌落由中心開始由白色逐漸變為淺灰色至深綠色。菌落中心微突起,整個菌落以突起為中心形成放射狀皺紋。菌落背面逐漸變為奶油色,將制作的小培養置于400倍鏡下暗視野觀察,可見有許多淡綠色的分生孢子梗及孢子梗上的燒瓶狀頂囊,頂囊上生有呈放射狀單層排列的分生孢子小梗,小梗上長出串珠狀深綠色球形孢子,其直徑為2.3~3μm。病原菌鑒定為煙曲霉菌。
4.3飼料檢驗
4.3.1玉米、豆餅、麩子等檢驗眼觀檢查養雞戶送檢的配合料中玉米、豆餅、麩子等呈松散的細顆粒狀,色澤較鮮艷,干燥,無異常氣味。以10倍生理鹽水稀釋后,接種薩布羅氏瓊脂培養基上,經37℃培養72h菌落呈陰性。
4.3.2魚粉檢驗送檢魚粉眼觀呈大米粒大的結塊,外表呈暗棕色,將結塊集中到一起揉搓,具有強烈的霉變氣味。以同樣方法接種于薩布羅氏培養基上,培養18~72h,均形成菌落,其生長形態,顏色,鏡檢特征同病料培養出的菌落一致。
4.4回歸動物試驗
將病料培養物用0.05%吐溫80生理鹽水制成每毫升200萬個孢子懸液。取20日齡健康伊薩褐蛋雞雛10只,試驗組6只,每只滴鼻0.5mL上述孢子懸液,可分2次滴入,間隔0.5~1h,其余4只作對照。結果試驗組于7~12d內全部死亡,對照組全部健活。滴鼻感染致死雛雞的臨診癥狀,剖檢變化,實驗室檢查結果同自然感染病例基本一致,并分離到煙曲霉菌。
5治療
全群更換飼料,用制霉菌素拌料,100只雞每次100萬U,每日2次,連用3d,并配合1∶3000的硫酸銅飲水,連用5d,病雞逐漸停止死亡,采食量增加。
6小結與討論
6.1根據臨診癥狀、剖檢變化、實驗室檢查及動物回歸試驗表明,該群肉雞發病系由霉變魚粉中的煙曲霉菌孢子感染所致。
6.2據文獻資料報道,雛雞受到煙曲霉菌孢子的感染,多呈急性經過,而從這批肉雞的病程和剖檢變化特征看,多呈亞急性或慢性經過。這可能與肉雞遭受煙曲霉孢子感染的數量相對不足以及肉雞的日齡較大,抵抗力相對增強有關。
6.3本病一旦爆發,因無特效藥物治療,往往呈現較高的死亡率,制霉菌素雖有一定療效,但因其藥源缺乏,常不能滿足供應。因此,對本病的預防至關重要,建議飼料廠或飼養戶應嚴把飼料質量關,如發現飼料或魚粉有霉變現象應堅決廢棄,以防止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