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肉雞臨床發病經常呈現混合感染,如傳染性囊病繼發新城疫、肉雞腹水癥并發大腸桿菌病等,但曲霉菌與大腸桿菌的混合感染鮮有報道。2004年8月,山東陵縣某雞場飼養的3000羽肉雞,從22~38日齡,陸續發病,發病率達到30%,死亡率達到10%,病程約為5天。發病后用青霉素、鏈霉素拌料、恩諾沙星飲水均無明顯效果,經臨床與實驗室檢查,診斷為肉雞曲霉菌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
1.臨床癥狀
病雞精神沉郁,離群呆立或擠堆,羽毛松亂,污肛,排黃白色稀糞,采食量下降;伴有呼吸道癥狀,呼吸困難,伸頸張口,細聽可聞氣管噦音;個別患病雞出現單側性眼炎,并有漿性分泌物。
2.剖檢病變
肺臟有粟粒大至綠豆大的黃白色或灰白色結節,呈單側性或雙側性分布,結節硬度似橡皮樣或軟骨樣,切開有層次結構,氣管、氣囊也有類似病灶;纖維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個別雞氣囊渾濁、氣囊壁增厚,內有大小不等的干酪樣凝塊。
3.實驗室診斷
(1)菌體檢查
以無菌操作采取病死雞的肝、心血涂片,經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數量不等、陰性、兩端鈍圓、濃染、單個或成隊排列的粗短桿菌。取肺部黃色結節放于平皿內,用剪刀盡量剪碎。將剪碎的少量組織放在載玻片上,滴加10%~20%氫氧化鉀1~2滴,加蓋玻片后,在酒精燈上微微加溫,然后輕壓蓋玻片,使之透明,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短的分支狀有隔菌絲,直徑4~6微米。
(2)病原分離培養
無菌操作取病死雞心血和肝臟分別接種于普通瓊脂和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上,經37℃24小時培養觀察,在普通瓊脂上長出圓形、乳白色、光滑、濕潤、邊緣整齊、直徑1~3毫米的菌落;在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上長出圓形、粉紅色、光滑且濕潤的菌落,直徑約2毫米。菌落涂片染色鏡檢,為革蘭氏陰性的短小桿菌。
無菌操作將剪碎的肺部黃色結節以點種法分別接種在2~4個沙保羅葡萄糖瓊脂平板和察氏瓊脂平板上,分別在24℃和37℃兩種環境中培養,每日觀察一次,隨著時間增加,菌體由初期的灰白色絲狀結構變為暗綠色、土黃色。
(3)致病性試驗
將分離的24小時大腸桿菌培養物經腹腔接種5日齡肉雞6只,每只0.2毫升;對照組4只每只接種0.2毫升無菌生理鹽水。結果發現試驗組肉雞第3天后陸續死亡,剖檢發現接種雞內臟病變與臨診病雞相似,從試驗雞的肝臟和心血分離到的細菌形態、染色和培養特性與病料中的一致,而對照組中的雞3天內未見異常。
根據臨床癥狀與實驗室檢查,診斷為肉雞曲霉菌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編注:大腸桿菌的鑒定最好進行生化試驗)。
4.防治措施
(1)適當調整雞群飼養密度,注意雞舍空氣流通,減少空氣中細菌污染,不用發霉的飼料,雞舍和用具經常清洗消毒;墊料要經常翻曬,長霉時可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雨季特別要注意防止墊料和飼料發霉。此外,雛雞開食時可用抗菌藥物混飼或加入飲水中,連續飼飲1~2周,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2)用制霉菌素每100只肉雞用70萬單位,混料內服,連用3天;同時在10千克飲水中加硫酸銅5克,連飲4天。及時更換發霉墊料,以減少死亡。對大腸桿菌的藥敏試驗發現對卡那霉素敏感,治療按照每千克體重30~5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一次,連用4天。同時在飲水中添加兩倍量的電解多維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加強雞舍消毒。經兩個療程后基本痊愈。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