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籠養蛋雞疲勞癥
籠養蛋雞疲勞癥又稱籠養蛋雞骨質疏松癥,是籠養蛋雞骨骼疾病中最嚴重的一種。它主要引起產蛋雞的癱瘓、死亡及產蛋率下降。發病雞大多數是進籠不久和處在產蛋高峰期的雞。
1.1臨床癥狀
病初患雞產軟殼蛋或薄殼蛋,雞蛋破損率增加,但食欲、精神、羽毛均無明顯變化。之后,患雞出現兩腿軟弱無力之現象,站立困難,伏于籠底,以兩腿飛節著地和尾部呈"三腳"負重,如企鵝狀。如及時發現,采取適當措施,大多在3~5天恢復。
1.2剖檢變化
血液凝固不良;喙、爪、龍骨變軟,胸骨、肋骨均易彎曲;輸卵管后半部多滯留有未產出的雞蛋,輸卵管黏膜充血,卵泡充血呈血色;肝稍腫大,心包有淡黃色液體;其他臟器無明顯病變。
1.3診斷與治療
發現病雞應及時從籠中挑出,改為平養,讓其自由采食,以增加其活動量;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讓雞充足飲水;在飼料中增加2%~4%的粗顆粒碳酸鈣,同時于每千克飼料中添加2000Iu維生素D3,連喂2~3周。
1.4預防措施
注意各品種育成蛋雞及產蛋雞對鈣、磷及其他營養物質的需要,保證喂給產蛋雞質量好的骨粉和貝殼粉,不宜用過度粉碎的骨粉和石粉。合理確定日糧比例,使日糧鈣含量不低于3%,鈣磷比例控制在(5~6)∶1。適當補充維生素D3、維生素A、維生素C等。保證足夠光照,控制腸道疾病,不使用能絡合鈣的土霉素等藥物。
2脂肪肝綜合癥
脂肪肝綜合癥又名脂肪肝出血癥,是一種主要發生于產蛋母雞,由諸多病因共同作用而引發的營養代謝性疾病。該病在臨床上以突然發病、產蛋量下降和高產蛋雞暴亡為主要特征。
2.1臨床癥狀
病雞沒有明顯的臨診癥狀,個別雞突然死亡。死雞外觀過度肥胖,腹部膨大,冠和肉髯大而蒼白,喙及跖部鱗片呈不同程度的黃白色,雞群采食、飲水、精神、糞便均正常,產蛋無明顯下降。
2.2剖檢變化
突然死亡的母雞發育良好,肌肉豐滿白嫩。切開皮膚可見皮下脂肪沉積,腹腔和腸系膜均有過量的脂肪沉積。肝臟破裂,色澤黃,肝表面和體腔中有大的出血塊和血凝塊。個別病雞還繼發卵黃性腹膜炎,腹腔中充滿大量淡黃色、腥臭的液體和破裂的卵黃,有的卵黃凝固成大小不等的小塊或碎片。腸系膜發炎,腸管相互粘連,很難分離。
2.3診斷與防治
診斷:根據雞突然死亡、肥胖、腹腔內有大量血凝塊等特征,結合病因調查,可以確診為脂肪肝出血綜合癥。
防治:對發病雞群每500kg飼料中加入50%的氯化膽堿1000g、蛋氨酸100g、亞硒酸鈉1000mg、維生素E40mg、麥麩5kg,連續飼喂15天,效果良好,基本上能控制該病的發生。防止開產前母雞積蓄過量的體脂,育成期要限制飼養,保持日糧中能量和蛋白質的平衡,添加氯化膽堿、蛋氨酸、多維素等含嗜脂因子的營養素。應用氯化膽堿防治蛋雞脂肪肝出血綜合癥效果較為理想,早期應用預防效果最佳。
3蛋雞脫肛
蛋雞脫肛是蛋雞生產中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在產蛋初期和產蛋高峰期尤為多發。
3.1臨床癥狀
蛋雞脫肛初期,肛門周圍絨毛濕潤,有時從肛門內流出白色或黃色黏液,以后可見3~4cm長的肉紅色物質脫出體外,時間稍久,脫出物由棗紅色變成暗紅色。脫出的泄殖腔常會被其他雞啄食,也會由于脫出時間過長而引起炎癥,導致雞只死亡。
3.2防治措施
適當降低飼養密度,制定合理的光照程序。要經常給雞測量體重,如出現超重,應及時調整飼喂方法,限制飼喂,從而控制體重。要注意保持雞群的健康,防止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等疾病的發生。如果發現雞群有輸卵管炎或某些腸道傳染病時,應及時隔離、治療。保證飼料營養全面。對脫肛的雞要及早隔離,以防其他雞的啄食。可用溫熱的0.1%的高錳酸鉀溶液或3%的硼酸溶液將脫出部分洗凈,人工輔助復位。有炎癥的雞可用抗生素加以治療,對病情嚴重的雞要及時淘汰。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