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某種雞場2004年11月份在孵化時,發現種蛋出現大量弱精蛋,孵化出的雛雞出現精神不振、反應遲鈍、共濟失調等癥狀,經過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診斷及病理變化做出了初步診斷,又經實驗室診斷,確診為雞腦脊髓炎。
1發病情況
該雞場共飼養種雞3000套,雞180日齡,產蛋率91%。種雞的產蛋率出現突然下降,采食量和糞便都正常,整個雞群沒有任何癥狀,5天后種雞的產蛋率又明顯回升,其他正常,但種蛋在孵化時前期弱精蛋較多,后期死胚增多,孵化出的小雞出現精神不振、反應遲鈍、共濟失調、死亡率高的癥狀。
2臨床癥狀
成年雞感染后不產生神經癥狀,沒有明顯癥狀,產蛋率下降,下降幅度達13.8%,種蛋個體輕微變小,產蛋率下降前不久和下降期間所產生的雞蛋孵化率偏低,受精蛋孵化率平均為83%,在孵化的最后3天死胚率上升,而且孵化率下降期間孵化的雛雞表現出禽腦脊髓炎的癥狀,在種蛋轉正常后1個月孵化出的雛雞正常。
在孵化率下降期間孵化出的雛雞在5日齡時(一批共6400只)時,患病小雞最初表現精神不振,不愿走動,或走幾步又停下來,繼而出現由于肌肉的不協調引起的漸進性共濟失調,這在小雞運動時可容易看到。當共濟失調越來越明顯時,小雞出現用它的跗關節坐下的傾向。當被打擾時小雞可以來回走動,有的雙腳叉開,并拍打翅膀,但幾乎不能控制速度和步態,最后它們側臥休息或跌倒。有些小雞拒絕走動,有的小雞用跗關節和脛來行走。遲鈍表現得更為明顯,并伴有輕微的嗚叫聲。頭頸的細微震動變得清晰可見,其頻率和強度可能有所不同,刺激或打擾小雞可引起震顫,震顫可持續不同時間和間隔重現。共濟失調通常發展到病雞不能走動,不能自行采食和飲水,體重逐漸減輕。具有明顯的共濟失調與衰弱的病雞被其同群的雞踐踏。用藥物控制無效,2周齡死亡率達53.7%,最后全群淘汰。
3病理變化
成雞沒有變化。雛雞剖檢時,胃的肌層內有灰白區(由于大量淋巴細胞浸潤所致)。這些微妙的變化肉眼看不到,需要在有利的條件下才能看到。病理組織學檢查主要是中樞神經系統和某些臟器的變化,周圍神經無變化。主要是病毒性腦炎的病變,神經無變性。在小腦核、腦干、中腦和視葉中通常可見一種松散的神經膠質增生。
4診斷
4.1臨床診斷雛雞臨診上以共濟失調、漸進性癱瘓和頭頸震顫為主要特征,剖檢時體表及內臟器官無明顯病變,藥物防治無效。可做初步診斷,成年種雞出現產蛋量暫時性輕微下降。
4.2病理組織學切片主要的變化在于中樞神經和某些臟器中,周圍神經系統不受侵害,這是一個重要的鑒別診斷要點。將病雛雞的腦、前胃和胰臟切片觀察,可見腦和脊髓幾乎所有部分都出現明顯的血管周圍浸潤,但是在小腦的腦核內,浸潤的小淋巴細胞可堆成好幾層,形成血管套;病雛雞的前胃肌層淋巴細胞增生、胰腺淋巴細胞增生。
4.3病毒分離與動物試驗取病雛雞的腦做成懸液,按常規處理后,經卵黃囊接種,接種5~7日齡雞胚,雞胚后期死亡率明顯增加,孵化率70%,出殼的雛雞腦脊髓炎臨床癥狀明顯。腦組織懸液經顱內接種1日齡健康雛雞50羽,在1~2周內先后出現典型癥狀。
4.4血清學試驗血清中和試驗、熒光抗體法ELISA、瓊脂擴散試驗等。
4.5鑒別診斷雞傳染性腦脊髓炎在癥狀上與雞新城疫、維生素E缺乏、維生素B1缺乏、維生素B2缺乏、成年雞的產蛋下降綜合征有某些相似之處,應根據各病的特點加以鑒別。
5防治措施
該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由于該病既可垂直傳染,又可水平傳播,所以要做好常規的防疫辦法和獸醫衛生措施,加強消毒措施。
根據種蛋的收存記錄,從種雞發病前1周到種雞突然好一個月內收的種蛋絕對不能作為種蛋孵化和出售。對已經裝機孵化的種蛋立即停機。
免疫接種。活的弱毒疫苗,一般來說,母源抗體保留到雛雞8周齡時才消失,加之弱毒活苗對雛雞還有一定的毒力,所以,多在10周齡和母雞開產前1個月免疫接種,使種母雞在開產前就產生免疫力,母源抗體經卵傳給子代,保護雛雞不發病。滅活疫苗主要在開產前1個月肌肉注射一次。
由于雞腦脊髓炎主要危害3周齡的雛雞,母雞免疫接種后,可將特異的抗體,通過卵傳給子代,保護雛雞不發病,所以免疫接種主要是對種雞進行。合理的免疫程序是:10~12周齡,飲水或點眼接種弱毒疫苗,在開產前4周內進行肌肉注射油乳劑滅活苗。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