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掌握適宜的溫度
烏骨雞體型小,初生雛雞體重僅有31~33克,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比較差,育雛室的溫度要稍高一些,在育雛的第一、二天育雛室內溫度要保持24℃以上,育雛器溫度可采用35℃。隨著雛雞日齡的增加,育雛器溫度,要逐漸降低,一般每周降低3℃左右,直至育雛器溫度與室溫相同時,可停止育雛器給溫。
在整個育雛期間,必須給雛雞創造一個平穩、合適的溫度環境,切忌溫度忽高忽低,否則劇烈的溫度變化將導致不良后果。從育雛期結束至商品烏雞上市,這一階段可采用常溫飼養。
二、調整相對濕度
雛雞適宜的相對濕度是1~10日齡為60~70%,10日齡以后為50~60%。提高室內濕度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在煤爐上放置水壺或水盆燒開水,以產生蒸氣;如果在網上養雞,可以向空中、地面噴水;地面育雛的可以放一些潮的草捆。要想降低室內的濕度,可以利用窗戶通風換氣,但應注意室內溫度;地面直接育雛的可以往墊料上撒些過磷酸鈣,用量為每平方米0.1千克,或將過磷酸鈣與墊料攪拌混合,切忌用生石灰。
三、通風換氣
雞舍通風換氣的目的是排出雞舍內污濁的空氣,換進新鮮空氣,并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在一般情況下,育雛室內二氧化碳的含量要求控制在0.2%左右,不應超過0.5%;氨氣的含量要求低于10微升/升,不能超過20微升/升;硫化氫氣體的含量要求在6.6微升/升,不應超過1.5微升/升。室內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含量可通過儀器測量,多數情況下是靠飼養人員的感覺和嗅覺。如果早晨進入雞舍時感覺臭味大,時間稍長有刺激眼睛的感覺,表明氨氣的濃度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已超過了允許范圍。
通風換氣在育雛前期主要是通過育雛室的風斗來實現的。3周齡以后,密閉式及籠養等密度大的雞舍可通過動力機械(風機)進行強制通風。開放式雞舍基本上都是依靠開窗進行自然通風。只要飼養員注意經常通風,及時清除雞舍內的糞便,加強管理,室內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含量不易超過允許濃度。
四、飼養密度合理
在生產實踐中,飼養密度要根據雞舍的構造、通風條件、飼養方式、飼養管理條件、雞的日齡進行調整。在平面飼養烏骨雞時,建議飼養密度為5周齡以下的雛雞每平方米飼養23~25只,5~10周齡的雞每平方米飼養20~23只,10~16周齡的雞每平方米飼養16~20只。
五、加強日常管理
烏骨雞的喂養與日常管理是根據其生長特點和生長發育規律而進行的。首先應供應烏骨雞充足的飲水,通常在雛雞進入育雛室后,讓其休息并適應室內環境片刻,即可供水。建議供給含有5%葡萄糖和0.1%維生素C的飲水,以增強雛雞體質,緩解運輸途中引起的應激,加強體內有害物質的排泄。供應的飲水水溫應接近室溫(16~20℃),水量要充足。飲水器的大小及距地面(或網面)的高度,應隨雞的日齡增長而逐漸調整。飲水器應每天刷洗。
在中、小型烏骨雞場和個體養殖場中,應盡量供給自來水或清潔的井水,避免供給河水。商品烏骨雞是肉用雞,從初生雛到育成出售,需要飼養90~110天,出售時,平均體重可達1千克。這一階段為最佳經濟效益期,飼養時間過長或過短都會造成增加成本,降低效益,因此要實行科學喂養。
剛孵出的小雞要適時開食,一般開食時間在雛雞出殼后24~36小時。烏骨雞開食的飼料要求新鮮、顆粒大小適中、易于啄食、營養豐富、易消化,也可采用全價配合飼料的粉料。
雛雞開食時通常采用淺平盤,或將飼料撒在已消過毒的報紙或深色塑料布上。開食時要盡量計每只小雞同時吃到飼料,每2小時喂1次料,在每次喂料量和日喂次數上,要按照"少喂勤添八成飽"的原則,每次撒喂的飼料應在20~30分鐘內吃完。開食后要查看小雞嗉囊是否充滿,對嗉囊中無食的雞要采取強制開食。可在飼料中加入少量干凈蹬砂礫,以便促進消化吸收。喂食時間應相對穩定,不要經常變化,以便建立采食的條件反射。
觀察雞群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應經常觀察雞群的采食情況、精神狀態、糞便顏色以及有無惡癖等,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