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研究證實,30周齡~45周齡的蛋種雞所產種蛋孵化出的雛雞好于其他周齡。種雞應該采食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的營養平衡日糧。營養濃度大大高于產蛋雞日糧,尤其是維生素A、E、D3、B12、葉酸、生物素,微量元素鋅、錳、硒等。種雞本身不應該感染淋巴細胞白血病、沙門氏菌、支原體、禽腦脊髓炎、傳染性貧血和網狀內皮細胞增殖病等。種雞應該接種SPF疫苗,非SPF疫苗一定不能用于種雞。
購買雛雞的季節
“夏不購三伏,冬不買三九”。炎熱的盛夏尤其是三伏天,種雞采食量下降10%以上,營養嚴重攝如不足而消耗反而增加,尤其是維生素的消耗比平時大好幾倍。這樣一來,由種蛋傳輸給雛雞的營養就偏低,雛雞的健康程度就差。加之盛夏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等也增加了雛雞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加大了育雛難度。在我國的廣大北方地區,寒冷的冬季尤其是三九天會影響雛雞的運輸、保暖,影響育雛效果。同時也會因取暖問題增加育雛成本。
環境控制
環境是培育健康雞群的基礎和重要條件,沒有好的環境條件就不會培育出健康高產的雞群。環境控制主要涉及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
育雛溫度
育雛舍的溫度一定提前準備好,在進雛前要燒到比正常溫度高出1℃~1.5℃。因為雛雞運到育雛舍后首先需要休息,在休息時自身產熱量會減少,所以必須提高環境溫度,以利于雛雞健康發育。1日齡~3日齡的雛雞所需溫度為33℃~34℃,前3天為恒溫,以后每周降3℃。懸掛的溫度計應該能準確、真實反映舍內溫度。溫度計應該遠離熱源,與雞脊背同高。但是,溫度計上的溫度僅供參考,雛雞的表現才是最客觀的。雛雞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應該是很放松地側臥在床鋪上,四肢伸展。如果雛雞站立、聚堆,說明溫度不合適或雛雞有病。
一般養殖戶認為,雛雞在溫度低的情況下會聚堆,看見雛雞聚堆就給雞舍加溫。這樣做有時是錯誤的,因為在溫度過高的情況下雛雞也會聚堆,這時雛雞會遠離熱源,向有風處、涼爽處、墻壁周圍聚堆;而溫度低時的聚堆是趨向熱源。仔細觀察,二者不難區別。
育雛濕度
育雛前期的濕度應該高一些為好,一般為65%~70%。合適的濕度會平衡雛雞的飲水量,不出現暴飲和脫水現象,對健康發育有利。合適的濕度也會很好地保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減少大腸桿菌和支原體等的發病率。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