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高溫能夠導致蛋雞增重和產蛋等生產性能嚴重下降,甚至引起蛋雞死亡。如何克服高溫帶來的困擾,把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證蛋雞生產正常進行,力爭減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是養雞生產者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1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發病特點
1.1臨床癥狀產蛋雞采食量明顯下降,飲水量增加,糞便變稀,張口呼吸,呼吸節律加快;產蛋率下降,薄殼蛋增多,蛋白稀薄。部分雞發生腿麻痹,不能站立,嚴重者死亡,死亡多發生于夜間。
1.2病理變化肺水腫、郁血或出血,切面流出多量泡沫性白色或粉紅色液體,氣管內有多量稀薄黏液;心肌松軟,心室擴張;卵泡彌漫性瘀血或出血,子宮內常見未產出的蛋滯留。
1.3發病特點與高溫有關,多發于7~9月份高溫季節,產蛋期間容易發生,氣溫越高死亡率越高,死亡雞多于夜間發生。
2蛋雞熱應激的發病機理
2.1血壓下降蛋雞最適宜的外界溫度是18~24℃,當外界溫度升至25℃以上時雞開始感到不適,30℃以上時蛋雞就易發生熱應激。雞體溫隨環境溫度升高而升高,心跳速率加快,血壓下降。血壓下降是導致雞只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2.2呼吸性堿中毒雞沒有汗腺,羽毛又隔熱,當溫度升高到30~35℃左右時,蛋雞則主要靠呼吸來散發體熱。因而呼吸變得急促,患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雞只病情加重,過度換氣造成血二氧化碳下降,導致呼吸性堿中毒,這也是造成軟殼蛋、破蛋多的主要原因。
2.3內環境紊亂由于體溫持續過高,內環境pH值上升,導致組織代謝與衰亡加快,血鈉、血鉀比例失衡,血葡萄糖、血漿蛋白濃度降低,導致飼料利用率降低,產蛋量下降,雞體消瘦。
2.4激素調節紊亂腎上腺皮質酮濃度在熱應激初期增加,但隨著時間延長,逐漸下降。甲狀腺分泌減少,活性降低,導致代謝率降低,生長速度下降,產蛋雞血漿動情素及助孕素處于低水平,以致性成熟延遲,開產期滯后,產蛋率下降。另外,熱應激可刺激兒茶酚胺等的分泌,損害免疫系統,更易得病。
3防制措施
3.1科學的飼養管理,嚴格的營養調控
3.1.1每年暑熱到來之前及時調整日糧營養水平,使日糧中含可消化蛋白質在16%以上。保證雞只日采食量不低于110g,日攝入蛋白質在18g左右。這樣除滿足產蛋所需外,尚有剩余在體內儲積起來,為安全度夏做好準備。
3.1.2進入暑期后,應重新配合飼料以保證每日的營養攝取量。在修改配方時,可以考慮在滿足所有必需氨基酸的前提下,使蛋白質水平盡可能處于最低限,同時也可以考慮用脂肪能代替部分碳水化合物能。因為在分解消化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時的產熱,脂肪最低,蛋白質最多。
3.1.3早晚氣溫較低,應抓準這一時機頻繁給料,刺激食欲,提高雞的采食量。
3.1.4降低飼養密度。
3.1.5供給涼水并增加飲水次數。地面灑水或者噴霧散熱,也可以把水灑在雞頭和雞冠上,噴霧時可以添加消毒藥,達到降溫消毒的雙重目的。
3.1.6將水噴在飼料內,使其形成糊狀,可以提高雞的采食量。
3.2改善雞舍環境
3.2.1應用隔熱性能良好的材料修建雞舍、墻壁,屋頂涂成白色。
3.2.2雞舍周圍種植花草樹木等可有效降低雞舍的環境溫度。
3.2.3舍內裝風扇,增加通風,促進體熱散發。夜間用最大的連續通風,可以使溫度降到20℃以下,晝夜溫差越大,雞的抗熱應激的能力越強。
3.2.4雞舍可以采用濕簾降溫,能降低舍溫6~8℃。
3.3藥物預防
3.3.1補加水溶性維生素、礦物質,能緩解高溫時飲水量增加而導致的體內礦物質的過度流失。
3.3.2日糧中補加0.3%碳酸氫鈉,提高血中HCO3-含量,蛋殼Ca++沉積增加,有利于減少薄殼蛋的出現。
3.3.3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200mg/kg,可有效調節皮質酮和甲狀腺水平,進而調節機體內環境的恒定。
3.3.4飼糧或飲水中添加維生素C200mg/kg,有利于緩解熱應激。
3.3.5飼料中添加適量的廣譜抗生素能緩解高溫條件下病原微生物對機體的危害,降低蛋雞的死亡率,提高產蛋率和飼料利用率。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