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防引種傳病正在發病的雞是最危險的傳染源,但有些病原體攜帶者外表健康,但不斷將病原體排出體外,也會傳播疫病。引進雞和種雞時,要進行調查了解,從沒有疫情的單位引進。引進雞后,須隔離觀察20天以上,確認沒有疫病,才能解除隔離。
感染疫病的母雞,通過受精蛋能把疫病傳給新孵出的后代,尤其是雛雞白痢。引進種蛋時,不要從有雞傳染病流行的雞場引進。有些病原體是在蛋殼膜形成之前進入種蛋的,有些則是腸內容物中或環境中的病原體通過蛋殼進入種蛋的,還有些病原微生物通過收蛋人的手和衣服傳染給蛋殼。進入蛋內的病原體,可使雛雞發病,并在雛群中傳染。
(2)防孵化傳病預防接種不僅可以防止母雞在產蛋期發生傳染病,而且還可使雛雞獲得抵抗某些傳染病的抗體。蛋殼表面的病原體是很容易殺死的。
因此,消毒距種蛋產出的時間越短越好,最好是2小時以內。消毒方法可用過氧乙酸氣體消毒法或甲醛氣熏消毒法,也可用10%新潔爾滅100倍液在40-45℃溫度下浸泡3分鐘;或用抗生素處理孵化蛋,對消滅細菌性疾病有效,如殺滅霉形體可用紅霉素1500-2000毫克/升、泰樂菌素1500-2000毫克/升、慶大霉素500-1000毫克/升等幾種濃度藥劑浸泡種蛋,消毒后要防止重復污染。孵化室的地面、墻壁要保持清潔,孵化器要經常擦拭消毒,蛋架、蛋箱也要注意消毒,室內空氣要保持新鮮。
不要把不同來源的種蛋混在一起孵化,以減少傳染機會,也便于查清疫源。在孵化操作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的傳播。
(3)防糞便傳病病雞糞便中帶有大量病原體,而被病雞糞便、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墊料,又是保藏病原體的良好場所,一定要及時清除。深坑雞舍,雞糞可以在坑內長期堆積。為使糞便干燥、縮小體積,防止產生臭氣,糞坑要通風良好,防止糞坑滲水、進水。板條或金屬網養雞,地面會堆積起大量雞糞,要盡可能地及時清糞,在雞群離開時要徹底清除。地面養雞,要每天清除糞便。用雞糞養魚喂豬,是處理雞糞的有效方法。
糞便進入水中可以傳播疫病。用雞糞施肥,須經曬干或發酵處理后再用。
墊料要清潔、干燥、不發霉。雛雞和育成雞的墊料濕度要在20%-30%之間,以用手握緊而后松開,墊料之間有空隙、不結球、不散落為宜。天氣干燥時,最好每天加少量濕墊料,加墊料時要先把結塊或潮濕的除去。墊料不要過濕,過濕容易使球蟲大量繁殖。墊料下常有霉菌繁殖,不要翻動,以免雛雞接觸更多的發霉墊料。
(4)防鳥獸傳病許多雞、野鳥和家畜野獸都有傳播疫病的可能,除了攜帶病原體機械地傳播以外,有些畜禽還可能是某種疫病的傳染源。不要雞畜混養,也不要將幾種不同類型的雞混養在一起。
鼠類是雞新城疫、鉤端螺旋體病、原蟲病、球蟲病、立克次體等疾病的傳播者。在設計和建筑雞場時,就應考慮防鼠措施,防止鼠類進入雞場。日常管理中要把防鼠滅鼠列入防疫計劃,制定措施,經常防范和定期突擊滅鼠相結合。
(5)防昆蟲傳病防止昆蟲傳播疫病的根本措施是設法消除昆蟲繁殖孽生的環境,如雞舍要保持清潔干燥,不堆積糞便、碎蛋和垃圾。雞舍門窗要有完好的防蚊蠅設備,適當使用殺蟲劑。
(6)防飼養傳病養雞人員也是傳播疫病的重要媒介。人員出入雞舍要換鞋、洗手,必要時還要淋浴、換工作服。家庭養雞,最好避免同行和鄰居之間互相參觀,特別是不要接觸雞群。飼料、飲水、蛋盤、蛋箱、運雛箱、雞籠、車輛以及各種用具,都可以成為傳播疫病的媒介。養雞場必須注意飼料、墊料的來源,防止通過飼料、墊料把疫病帶進養殖場。
日常用的飼料要妥為保管,防止鼠咬、發霉變質。飼槽、水槽要經常擦洗,防止雞進入或糞便落入。平面散養使用長形飼槽,為防止雞踏入,可在槽口上安裝一根能轉動的木棍,也可用鉛絲穿竹竿制成一條橫梁。不要把飼料撒在墊料里,以免增加吃進墊料中病原體的機會。
飲水器應該不漏水、不溢水,防止弄濕地面墊料,以減少球蟲、霉菌等病原體繁殖的機會。飲水器要每天清洗,使飲水清潔,不被污染。飲水器附近容易潮濕孳生霉菌,可經常變換放置地點。
應激和外傷能促使疫病發生和流行。斷喙、切趾、剪冠、斷料、斷水、溫度驟變、破壞光照制度、密度過大、通風不良、噪音、轉群抓雞等都是應激因素。雞舍和周圍環境要安靜,工作人員的動作要輕穩,飼養管理必須按一定的程序進行。在管理工作中必須預防雞發生外傷,隨時注意籠架不要有尖刺,不要夾腳。在斷喙、切趾和刺種時,要做好消毒工作。飼料配合要合理,光照要適度,避免擁擠,防止互啄。
肉用仔雞或種雞場要采用全進全出制。全場或每幢雞舍,只養同日齡或相差不到1周齡的雞,便于雞全部出舍后清掃、沖洗、消毒,空置1-2周,切斷疫病傳播途徑。育成雞和蛋雞,每幢雞舍也要飼養同日齡雞,因為成雞感染疫病康復后可能攜帶病原體,成為疫病的傳染源,使疫情連綿不斷。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