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牛放線菌腫是由牛放線菌引起的一種非接觸性傳染病,病程較長,往往生長在頜下,治療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筆者在近年來門診工作中施行過18例牛放線菌腫的治療手術,根治16例,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流行病學
該病在2~5歲牛換牙時感染率提高,特別是在夏天大量飼喂麥糠等干硬飼料,導致麥芒刺傷口腔黏膜則更易被感染。另外,因牛流行熱、腮腺炎等全身性疾病易繼發放線菌腫。
2臨床癥狀
放線菌腫一般都生長在下頜骨的側面或下部。其病程可分為三個時期:初期約有6~10個月,此時腫塊比較堅硬,緊緊貼在骨頭上,觸之痛感明顯;中期約有1~3個月,此時腫塊逐漸變大,一般的直徑在2~5cm左右,觸之無痛感;后期約為5~12個月,此時腫塊形成膿腫,如其破潰流出膿汁,則形成瘺管肉芽性腫脹,切開之后多數可見有淡黃色似硫磺樣的顆料狀物。
3診斷
該病的臨床癥狀具有特征性。一般情況下,根據臨床癥狀可以確診。
4治療
4.1外科手術法:切除膿腫部位,最佳時期是在膿腫擴大之前(即其直徑為2~3cm時為宜),若已經形成瘺管,則連同瘺管一起切除。切除后的新創腔用碘酊紗布填塞,并用繃帶固定,3天后再換一次。使用該法治療3例,全部根治。
4.2抗生素治療及封閉療法:在膿腫期先穿刺排膿,用滅菌生理鹽水洗凈膿腔后,再用青霉素480萬單位、利多卡因2支(2mg/支)局部封閉膿腫周圍(2天一次,連用3次);同時進行全身對癥治療,肌肉注射青霉素鏈霉素,連用7天。使用該法治療9例,根治7例,有效2例。
4.3中藥療法:即先行術部消毒,然后切開膿腫,用滅菌生理鹽水沖洗膿腔后,把自制的砒霜丸放入其中,7天后再放一粒。一般情況下,放2次即可痊愈。使用該法治療6例,全部根治,治愈率100%。
5討論
5.1放線菌腫多發于口腔黏膜受創之后,放線菌感染而引起發病,所以防治該病的關鍵是保護口腔黏膜,不飼喂麥糠等干硬飼料。即使飼喂,應先將其適量加水濕潤。
5.2該病病程較長,治療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外科手術法操作難度較大,推廣價值不高;抗生素治療及封閉療法缺點是費用較高,治愈率較低;筆者推薦中藥療法,優點是操作簡便、費用不高、治愈率極高,彌補了二者的不足,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注:砒霜丸的制作方法如下。
砒霜20份、雄黃1份、棗泥適量。先將砒霜放在火上加熱至冒白煙,待冷卻后加入雄黃、棗泥,攪拌均勻并捻成棗核大小的丸狀,陰干、裝瓶備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