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用地方黃牛做受體,繁殖純種奶牛和肉牛,是加快牛胚胎移植產業化進程的主要途徑。目前,牛胚胎移植技術在我國正處于推廣應用階段,其技術操作程序已逐漸成熟,在小規模應用中的移植成功率已達畜牧業發達國家水平。但在大規模生產中,由于地方黃牛飼養技術落后,其生存條件和營養水平又各有差異,母牛體況和繁殖性能普遍較差,以至移植成功的總體效率較低。因此,改善和提高母牛的體況和繁殖性能,以提供足夠合適的個體作受體,對提高牛胚胎移植率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筆者通過對貴州本地黃牛進行胚胎移植的生產實踐結果表明,采取補飼、凈化生殖道、利用激素處理及加強受體牛移植后飼養管理的技術措施能顯著提高農養黃母牛受體利用率和移植妊娠率。
1補飼
受體牛的營養狀況直接影響其繁殖機能,對受體母牛加強飼養管理應以增加營養、恢復膘情為主。我國本地黃牛數量多,價格便宜,飼養成本低,選擇面大,可為胚胎移植提供用之不盡的受體。但地方黃牛多以放牧為主,管理粗放,飼料單一,母牛帶犢哺乳,體質瘦弱,多營養不良。剛從農村集市購買或從農戶家中選作胚胎移植的受體牛可利用率低,必須經過補飼培育,才能達到受體牛的選擇標準,可移植率和胚胎移植受胎率才能得到顯著提高。李樹靜等報道,放牧補飼牛群胚胎移植的成功率為48.5%,顯著高于放牧不補飼受體牛的35.6%。申子平等(2004)報道,在胚胎移植前補飼100天,本地黃牛體況合格率、黃體合格可移植率和移植妊娠率分別為87.93%、56.86%和68.9%,較農養黃牛均有顯著提高,其中移植妊娠率提高了25.63個百分點。可見,除其他影響因素外,補飼是提高農養本地黃牛受體利用率,也是提高胚胎移植妊娠率的關鍵性技術措施之一。因此,對放牧受體黃牛需進行補飼,增加飼料中營養含量,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D、E等。飼料配方可參考:玉米40%,豆粕20%,麥麩36.7%,磷酸氫鈣2%,食鹽1%,硫酸鈉0.2%,微量元素添加劑0.1%,即飼料中能量、蛋白和微量元素添加劑分別應達到6.8MJ/kg、17.5%和0.1%為宜。
2生殖道凈化處理
母牛生殖系統疾病是影響胚胎移植妊娠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據報道,地方黃牛約有70%患有各種生殖道疾病,其中某些疾病會導致母牛性周期紊亂,屢配不孕或流產。在農村,由于輸精器械消毒不嚴、助產不當或本交不衛生等原因,有可能將致病菌帶入宮腔使母牛患上各種生殖道疾病,可直接使精子、合子和胚胎致死。尤其是經產母牛,其子宮自凈和復舊能力隨配種次數和妊娠次數的增加而下降,很易患上.卵巢炎、子宮炎、陰道炎等生殖道炎癥,并以卡他型為多,癥狀不明顯,易被忽視。據調查,母牛產后20~30天,其生殖道疾病發病率高達65.6%。生產實踐證明,在配種輸精前后,凈化生殖道內環境是提高黃牛冷配受胎率的有效技術措施。孫耀華(2002)報道,對屢配不孕母牛,用7%葡萄糖加青霉素80萬IU和鏈霉素100萬IU,混勻后一次注人子宮,受胎率可提高27.5%;對患有子宮炎的母牛,配種后一次子宮注入"宮得康"1~2支,均可治愈,且受胎率可提高28%以上。在胚胎移植中,對選作受體的黃牛,無論是否明顯患有生殖道炎癥,都可在移植前1~7天,選用廣譜抗菌素,如紅霉素100萬IU或青霉素200萬IU,鏈霉素100萬IU,加稀釋液20~40ml或0.2%碘甘油50~100ml注入子宮,可起到防炎抗炎的雙重效果,能有效提高胚胎移植妊娠率。
3利用生殖激素,進一步調節受體母牛的生殖生理功能
生殖激素能直接作用于動物的生殖系統,并以調節生殖過程為主要生理功能。而生殖激素分泌不平衡或分泌紊亂,常常是造成家畜不育的主要原因。例如,雌激素或促乳素分泌不足時,家畜發情就不明顯甚至安靜發情,而妊娠期孕酮分泌不足常常是造成家畜流產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在應用各種生殖激素及其人工合成類似物控制母畜的繁殖活動方面,取得了實用性的進展。如:利用PGF2。溶解黃體的功能,可促使母畜發情;FSH則能促使卵巢排卵;而孕酮則具有維持妊娠,防止母畜流產的功能。在牛胚胎移植中,生殖激素應用于受體母牛,一方面可以直接調節母牛的發情、排卵、胚胎在子宮內的跗植、懷孕、分娩等功能,一方面還能進一步防治母牛生殖疾病。生殖激素,在生產實際中主要用于以下幾方面。(1)母牛產后康復:可在母牛產后次日肌注氯前列烯醇0.2~0.4mg;或在母牛產后30天用氯前醇列烯0.2mg,間隔11天再重復一次;或在母牛產后40天左右肌注促排3號(LRH-A3)10μg,間隔6天肌注氯前列醇0.2mg,再間隔l天肌注促排3號10μg。據戎再富(2001)報道:上述方法對促進乳汁分泌和于宮復舊效果明顯,尤其對下胎繁殖具有較多的正面作用,且受胎率可顯著提高20%以上。(2)治療卵巢靜止:可用GnRH肌注,每次400~500μg,連用2次,間隔10天;或用FSH(促卵泡素)200IU加LH(促黃體素)100IU,1次肌肉注射;或用PMSG(孕馬血清)1000IU,1次肌肉注射,一般于注射后3天內發情。(3)治療持久黃體;可用OT(催產素)400lU分2次肌肉注射;或用苯甲酸雌二醇20~30mg肌注,每日2~4次,連用3天,以誘導黃體消退和發情。用上述方法處理后,受體母牛基本上能夠恢復正常的繁殖生理狀況,于第二情期即可進行統一同期發情處理。除此之外,因黃體產生的孕酮是決定子宮生理狀態的主要激素,它對妊娠的建立和維持是必不可少的,故可采用補充孕酮或LH、HCG和促乳素的方法增加內源性孕酮的水平,生產中常用孕酮100~160mg于移植后10~15天肌注,以達到提高胚胎成活率的目的。
4加強移植后飼養管理
移植后,胚胎要在受體子宮內完成著床及生長發育直至分娩全過程。此時,受體母牛營養水平的高低好壞都會影響胚胎的生存。因此,加強移植后受體母牛的飼養管理對于提高胚胎移植成功率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生產中,對移植后受體母牛的飼養應根據妊娠母牛的營養需要,供給適宜的營養。由于高能量對胚胎質量有副作用,血糖濃度高會使胚胎發育能力降低,因而妊娠早期應加以限飼,妊娠的能量需要只在妊娠的最后4~8周才明顯增加,一般從妊娠的第210天開始考慮妊娠需要。妊娠的能量需要約為維持能量需要的30%,具體數量按每千克代謝體重(W075)需要100.5kJ產奶凈能計算。至于蛋白質的需要,因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妊娠母牛對蛋白質的品質要求一般不高,但蛋白質的數量與繁殖性能指數明顯相關,體重550Kg的妊娠母牛,在妊娠最后的6、7、8、9四個月的日糧中對粗蛋白質要求分別含602、669、780、928g對于礦物質,一頭體重40kg的初生犢牛,體內約含540s鈣,約有75%是妊娠最后2個月內沉積的。我國牛飼養標準規定,體重550kg妊娠母牛在妊娠最后四個月的日糧中鈣、磷含量分別為39、27、43、29g和49、31、57、34g,鈣磷比為(1.44~1.68):1。對于其他微量元素和維生京:錳、碘、鋅、硒、銅的需要量按風干日糧分別為16、0.4~0.8、40.0、0.13~0.15、4~10mg/kg,維生素A、D、E的需要量分別為每日48263、19051、70IU。
移植后的受體母牛應精心飼養。早期要限飼,以防止能量、蛋白質水平過高而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和流產,但日糧中應搭配營養全面的飼草飼料。移植90天后進行妊娠檢查,對確診己妊娠的受體牛要加強管理,合理搭配日糧,增加能量和蛋白質水平,補充維生素A、D、E、B2和微量元素,保持中等以上膘情。同時應禁止使役、鞭打和劇烈運動,做好保胎防流產等工作,并按預產期做好接產和仔畜護理工作。
5小結
母畜的繁殖生理狀況要受到營養、內分泌激素水平、環境和生殖道疾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以營養因素最為重要。在胚胎移植生產中,補飼對恢復受體母牛的體況和改善其生殖機能有顯著的效果,尤其是對產后母牛和營養水平較差的母牛。但對患有生殖道疾病和生殖機能減退、紊亂的母牛,還必需進行清官治療和激素處理,以進一步改善和恢復其正常的生殖生理機能,才能保證同期發情取得好的效果,為移植胚胎創造良好的子宮內環境。除此之外,移植后的胚胎要在受體體內正常生長發育直至分娩,加強對移植后受體母牛的飼養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