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牛流行熱過去常稱為三日熱或暫時熱,臨床表現為發熱、呼吸緊迫、關節障礙,常為良性經過。但2005年8~9月份,河南部分地區發生的牛流行熱,流行面積大、發病率高,在臨床上出現了血便、突發呼吸困難、皮下氣腫、病程長等特征,尤其是在病理上出現了高度肺水腫的新變化,對發病奶牛有一定病死率。因而,我們對該病必須有新認識,防治技術必須采取新的措施。
1流行特點
病牛是該病的傳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牛高熱期血液及呼吸道分泌物中。除與病牛直接接觸外,吸血昆蟲經過叮咬皮膚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如伊蚊、庫蚊、牛蠓等均可傳播。因此,該病的流行多在吸血昆蟲盛期發生,一般多發于夏末秋初氣溫較熱、雨量較多的6~9月份,有明顯的季節性。流行間隔為3~5年不等。
2病歷介紹
2005年8~9月份,洛陽市郊區及周邊靠近城區縣市,很多牛場發生該病,基本上呈流行狀態。并且在癥狀上、死亡率上出現了新的變化。如孟津某養牛戶,養奶牛8頭,6頭發病,全部死亡;某奶牛場養牛500頭,發病300頭,死亡32頭,死亡率達10%以上。
3臨床癥狀
①發病突然,從正常牛到出現不食、發熱或氣喘癥狀,多數在4~12小時之間。②發病牛普遍癥狀為突發高熱,一般為40℃左右。在病牛發病12小時后,體溫基本可控制,不再升高,一般不超過38℃。③呼吸急迫或困難成為此次流行熱的突出表現。出現氣喘、呼吸次數增多的占絕大多數,呼吸次數一般在50~80次/分鐘,個別病牛,突然出現呼吸緊迫,并在出現癥狀6~12小時內突然死亡。少數病牛背部、頸肩部出現皮下氣腫,表現嚴重的不能躺臥,有心急發慌的癥狀。④多數病牛有流淚、流涎癥狀,有少部分病牛出現走路不穩癥狀。⑤部分病牛前期有消化道出血,呈現輕微血便。
4剖檢病變
通過對十幾例病死牛的剖檢,發現肺部病變最為明顯。其主要表現為肺體積腫大,有的肺小葉瘀血,有的有肺氣腫,并可在肺部看到有較大的氣囊。此次牛流行熱,病理變化最明顯、最嚴重的是肺間質性水腫,該病變占剖檢病牛的70%左右。此次造成較高死亡率的原因就是對肺水腫的治療措施不及時準確。另外,剖檢發現少數有直腸充血或出血病變。
5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及臨床癥狀,初步診斷為牛流行熱,并送病死牛肺臟及血液到河南省動物疫病檢測中心,進行實驗室診斷確診。
6治療措施
6.1環境消毒用藍光A+B或農爾樂等消毒劑對牛舍及周邊環境進行全面噴霧消毒。
6.2藥物拌料預防用阿莫西林粉500g/噸料、菌毒康粉500g/噸料,對健康牛拌料預防,飼喂3天。
6.3治療原則該病常規治療原則為:解熱鎮痛,給抗病毒、抗菌藥物,防止繼發感染;興奮呼吸中樞。但在此次臨床上,對癥治療間質性肺水腫最重要。在流行初期,采用靜脈輸液給抗病毒、抗菌藥物,反而加大了肺水腫的程度,導致呼吸更加困難而窒息死亡。在采用了強心、利尿綜合方案后,使呼吸困難很快緩解,一般一次靜滴可明顯見效,連續3次后,治愈率達100%。
6.4治療方案①安乃近或雙氯芬酸鈉,按體重肌肉注射,每日2~3次。②糖鹽水500ml,按體重加西地蘭、呋喃苯胺酸靜滴,6~8小時一次,觀察尿量。③生理鹽水500ml,按體重加克林霉素靜滴,每日兩次。
7預防措施
7.1消滅傳播媒介該病是有吸血昆蟲為媒介引起的疾病,搞好環境衛生,消滅吸血昆蟲是預防的主要措施。
7.2免疫接種定期接種牛流行熱弱毒疫苗,首次接種后3~4周再重復接種一次,可產生較好的保護效果。
7.3注射高免血清抗流行熱高免血清具有很高抗體效價。據試驗,注射200~250ml高免血清,對治療和預防牛流行熱有很好的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